[原創 探討中日美決戰之時台灣的立場 (圖)
文章來源: TheBestPLA2009-01-17 09:32:36

探討中日美決戰之時台灣的立場

 

撰寫:TheBestPLA

時間:11711:46 AM EST

首發:文學城兵壇

 

假設中日海戰由釣魚島或東海油田引發,並在美國被迫參戰的情況下迅速升級導致日美及其盟國對中國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快速軍事集結和壓迫。中國控製第一島鏈的決心和能力還是可以信賴的,因為基本在我陸基導彈的射程之中,估計日美會實際在第二島鏈及陸基導彈射程外的安全區集結。前提是中國此時暫時沒有動用戰略導彈實施遠程打擊第二島鏈的決心以導致沒有必要的戰爭升級。然而,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已處於一級戰備,以應對隨時可能升級的戰勢。

 

台灣尷尬地處於中日美海戰的中心部位。美方一定會在戰前就聯係台灣,考慮借用台灣的陸基平台對中國大陸進行戰術導彈進攻或反擊。同時,台灣也收到中國大陸的提醒要保持好立場,要顧及民族大義和大陸一同反擊外敵。如果台灣願意,中國人民解放軍會將聯合台灣一起進行新一輪的軍力部署。

 

台灣考慮到自身的安全,不希望因為卷入對中國大陸的軍事爭鋒,尤其是危險地不顧民族大義而錯誤地選擇了中國的對立麵,同時又不願大陸乘此機會登陸台灣而促成了提前大陸收複台灣的進程。因此台灣會拒絕雙方的軍事結盟請求而主張保持中立。

 

日本鷹派希望借此機會一戰擺平中國現代化海軍,堅持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打擊;同時美國也因為看見可能的軍事和政治利益決定一意孤行。戰事迅速從局部的軍事警告性打擊升級到全麵海空大戰。

 

美日再次敦促台灣當局給予軍事協助,並強行將聯合艦隊推進至台灣東側近海區。借此美日實際將台灣推向戰爭的第一道前線。中方也同時將陸基和海基的導彈鎖定在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區域,以防台灣在沒有宣布加入戰爭的前提下而實際地提供陸基平台供美日作為下一輪的軍力部署。

 

台灣迅速獲知自己實際已處在了雙方打擊對方致命的中心。幻想中立的立場其實早就名存實亡。台灣當局考慮到美國實際存在的投機主義,即,若美日能有效摧毀中國大陸的進攻性軍事部署,美方則願意增大軍事投入,相反,則有可能全身而退,並通過外交渠道和中國修好。台灣鑒於中國大陸舉國上下一心的昂揚鬥誌,以及島內高漲的中華民族情緒,再回憶當年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誌願軍重創美國為首的聯合國,決定顧及民族大義,和中國大陸締結軍事同盟。為防止美日對台灣報複性的軍事打擊,台灣請求中國大陸在有條件的前提下快速集結於台灣本土,並部署海陸空軍力。

 

從此,雙方的軍事平衡迅速向中國傾斜。美國鑒於自身的安全,國內的反戰情緒,以及長期對中國軍隊的膽寒,以及對戰勢的不確定,決定立即撤離戰區,並在第一時間通過外交途徑宣布美國退出和中國的海上對抗,並和中國修好。美國的盟軍也在第一時間放棄了和中國的軍事對抗,並迅速撤離戰區。

 

此時的日本在很大程度上,很可能在日本鷹派所謂XX小時擺平中國海軍的鼓吹下,同時不希望看見因戰爭失敗而失去包括釣魚島在內的第一島鏈的諸多島嶼,決定不惜代價和中國決戰。

 

中國迅速封鎖日本的海上補給線,並對日本進行警告性的本土導彈打擊,並提出不排除動用核武的可能(盡管中國在此之前簽署了不首先使用核武的國際條約,所以這隻是核訛詐策略的一部份)。由於強大的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對日本的巨大威懾和重創,日本的10-10 艦隊甚至根本無法將作戰前線推移到艦載火力的有效距離,加上中國新型海上編隊的超視距打擊損失慘重;而同時日本自衛隊空軍的機群也無法抵抗強大的中國防空導彈的致命打擊而遭重創。 加上此時的日本的國際輿論壓力和國內的日益高漲的和平請求之聲,日本最終放棄當前和進一步的軍事行動。至此中美日的世紀海戰以中國的全勝而告終。

 

戰後,中日簽署《中日釣魚島和平條約》。條約中具體提到了包括

-          日本向中國的巨額戰爭賠款

-          包括釣魚島在內的諸多中日爭議島嶼歸中國所有

-          日本放棄對中國東海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的不合理說法和要求,並聲明從此不再插足中國東海所屬爭議海域

-          撤除部署在原第一和第二島鏈的所有軍力部署,改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

-          等等,等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遵照武裝登陸台灣前的承諾,全部撤離台灣本土。台灣和大陸民眾盛情歡慶這偉大的曆史時刻。在中國共產黨和台灣國民黨之後的數次密切會談後,台灣決定和平回歸中國,並實行早年由中國大陸提出的類似香港,澳門地區,並具有更高有台灣民主自治的政治模式。台灣地區軍隊和所有軍事部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從此台灣人民無需再為強製全民兵役而煩惱。台灣從此回歸祖國,百年大統 的基業也從此完成!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