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三個月了
文章來源: 無法弄2024-04-29 09:25:10

一轉眼三個月了,真快啊,我都不知道怎麽混過來的。每天忙忙碌碌,就是坐不下來,心煩躁,因為什麽都半半怏怏,發出去的信,就這麽飄著,也沒人回,我該做的都做了,可啥都開半個窗口,我擔心太多窗口我應付不過來,就有意放慢節奏,走一步看一步吧。

先是我那個公司養老,終於找到了,掛上鉤了,我就踏實了,但還得跟他們聯係,我得自己選擇一個投資,不能這麽吊著,這個呢好辦,等我踏實下來再聯係。這裏麵有個故事,我不是到處找那家養老保險公司嗎?結果他們自動找上門來了,信寄到我老公哥哥家。這讓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怎麽我找退休金,這個地方怎麽知道的呢?

幾個星期前,我和兒子去他大伯父家玩,我問他那信是怎麽回事,他說他們也嚇得不輕,誰都忐忑不安的。這個大伯父呢,也是個有心計的人,他看著那信,覺得好熟,後來想起來,我們家離開英國時,按公司規定要辦遺囑,我們當初讓他大伯父當遺囑執行人。這家法律公司和我那家養老保險公司的法律執行公司是一家,他們就這麽順藤摸瓜,為了找我,就找到了大伯父。”你看,人家急於把錢散出去。”大伯父寬慰地笑著說。原來如此,我一顆狐疑的心釋然了。這真是老天的安排,就這麽湊巧。如果沒有遺囑,還不定要怎麽折騰呢,我那個社保不就等了15年也沒消息嗎?

這個社保,打了無數電話,按網上要求給政府寫了信,還是石沉大海,2個月過去了,連影都沒有。從大伯父家回來後,我開了幾條線,一個是開始準備粉刷房子,一個是開找社保。一切都是進了政府網站才能看到相關消息。過五關斬六將,進了網站,左刨右看,發現一個聯係電話。真納悶這個電話為什麽不在大眾網上呢?我還得進來才能找到。15年了,如果15年前有個谘詢電話,我也不致於等這麽久。

我的問題是15年前,我搬去新加坡,交社保費時,我不慎在中間名裏填了None, 之後社保把我的錢退回來了,說名字不符,從此我交不了社保,可社保的名字改成中間名N了。我打去電話申訴,一老頭讓我說我家地址,我平時隻說樓牌號,省略前麵的井號#,我老公給我填的表都加井號,老頭聽我說的地址和信上的不一樣,二話不說就掛了。我一臉懵逼,不知道為什麽,回去找那表,發現沒說井號,氣使我了。

這回按電話我打過去,一個女的接的,她聽了我的陳述,覺得不應該因為井號就不接電話,她讓我在網上下載OF38 form,填好了,按地址給他們寄過去就行了。瞧,就這麽簡單的事,讓我們海外人民多焦急,給我們製造了多少困難!死腦筋真的得退下了。

可我每年按我自己的名字交的房稅可是一次沒質問就收下了,這社保的費就是不讓我交,真是令人深思啊!自私不是個人,政府也一樣。

我打算到圖書館把表格打印出來,我新加坡家裏有兩個手提電腦都沒帶出來,因為生存為重,帶的都是生活用品。後來發現圖書館也不易,每次隻能用一個小時,真是,怎麽到了這地步?後來三折騰兩折騰,居然網上交了。

三月份,我買了幾包菜子,想種香菜、basil,還有rocky seeds,。因為小秧苗怕冷,我就放家裏盆栽,每天給它們找陽光,也是操碎了心。還是蔥好養活,放瓶子裏澆點水,自己就活了。

我還隨手把發了芽的土豆、洋蔥、胡蘿卜和西紅柿埋進土裏,種花園,管它死活呢,這麽冷的天兒,夜裏5度,估計也活不了。沒想到,就這麽沒人搭理,也不知道是誰,就茁壯生長了,冒出了芽,隻是我不知道誰是誰,估計是土豆,因為洋蔥和紅蘿卜沒根,西紅柿不會長那麽快。

小小的花園一堆花草植物,都不知道是什麽,還有不少花盆、肥土,正好讓我練練手。現在快5月了,幾盆長勢良好的秧苗可以進花園了,香菜和basil再晚幾天吧,夜裏溫度上了10度再放出去吧。

幾個星期前申請大英博物館的義工,人家說現在沒有,我也就踏實了。去超市的時候,路過街道中心,看見有個中醫診所,我想進去打聽一下,看它都有什麽服務。一個女的特熱心地帶我在裏麵轉,說中醫不常在,又把我帶給了一個叫cate的女的。我就有一搭無一搭地說有沒有義工可做,cate很熱心地給我介紹了他們的情況,邀請我過兩天來參加一個如何把社區鄰裏搞好的那麽個會。

過了兩天,我如約而至,與會的大概有百十來號人,工作人員起碼有30多人,剩下的都是老頭老太太,可數的幾個年輕人,我在的那桌還有兩個類似華人的年輕人,大概30多歲,抱著一個混血孩子,聽口音可能是香港人,反正我聽不懂,她們也不健談,她們提的意見是給嬰幼兒提供可玩的地方。

我提的意見是,公開政府工作信息,特別是跟社區有關的,比如:“哪塊地方要建樓宇、街道、交通,如何建?什麽規模?什麽時候建,多長時間,由哪個建築公司、計量公司,監管公司等一係列明確到負責人的信息。我發現我這次回來,我們社區變化太大了,多了好多樓,不可思議啊。

由於最近倫敦在競選市長,我覺得財務信息也能反映政府官員的工作重點和傾向,這對選舉至關重要。所以我也希望街道公布財務信息,政府把錢花哪了?估計這個不會輕易給,反正我提的是我認為對選舉有用的。

我旁邊一個胖老太太說:“我去遊泳,遊泳池裏有個老師帶著幾個學生在遊泳,那幾條lane就不讓我用,你為什麽不早說呢?那我就錯過這個時間段……” 聽著我腦袋都大了,這不是得跟遊泳池的經理說嗎?跟街道說有啥用?街道會介入私人服務工作嗎?

周末我跟我老公聊天倫敦市長競選的事,他比我還熱心,說他沒有偏見,然後把他的意向告訴了我,然後哈哈大笑,說“我沒偏見啊!”。我沒理他,這是我的權利,我要選個我想要的,平生第二次選舉,我會很認真。

憑心說,第一次選舉是在中國,也是街道,什麽時間不記得了,大概是90年代前後,那天我到街道看區長候選人的競選,每個人跟寫大字報是的,把自己的工作、主張寫成大字報,掛那,大家圍著看,誰有文才誰合適。那天我選一個女的,就因為她是女的,我不知道選誰,就選她了。這是我經曆的中國唯一一次民主選舉,它的失敗在於形式,沒有根本改變工作製度,就是TA的工作要讓大家知道,TA參與了哪些活動,負責過哪些工作,起到過哪些作用。簡而言之,就是TA的能力如何,這些沒有展示給大家。最後還是回到上級聘任,那還不是任人唯親。

這和英國這個市長選舉有一拚。這些市長候選人我一個不認識,隻能從他們的競選誓言裏挑。可對他們的能力、品行、個性一無所知,這些要求對市長很重要。至少這些人的誓言在以後大家會看到,你做不到,下回沒人選你了。

我權衡了一下,從私心來說,我選保守,因為那符合我的利益。不過從發展來看,還是社會主義普惠大眾。我雖有私心,卻沒那麽自私,倫敦的前途首先是倫敦人的前途,沒有人的合心合力,就沒有倫敦的前景。倫敦區議員我要選一個小黨派,大倫敦議員要選一個無黨派人士,這樣各派製衡,雖然工作起來困難,但能權衡大家的利益。

我對現在的市長不滿意,15年前Ken Livingston 是市長,老市長盡心盡力,把倫敦搞得古樸又進步,文化古樸,科技先進。15年後的倫敦,確實有很多漂亮的地方,高樓大廈,可很多難看的街道、樓宇,夜晚也不安全,花費可是翻番了,誰在規劃城市?什麽理念?如何分配稅收利益?當然我的眼界太小,看不到整幅畫麵。

我觀察過新加坡的總統選舉,雖然總統在新加坡是形式,但也是有很多工作的,獲得參選資格有嚴格規定,比如:其中一條:要有3年以上成功管理$500m shareholders' equity的經曆等。這樣在能力方麵,對候選人設了門檻。就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來說,這是必要的。

這次市長選舉,我看不出這些候選人的成績和能力,希望像我這樣的越少越好。

最近還有個鬧心的事,我換的錢沒出來,說衝正了,搞不懂啥意思,也不給理由就退回了。好歹還趴我帳上,人家要收走,咱不是也拉不回來嗎?人家的地界兒,人家說了算,看看哪個擺得過地頭蛇?

都說人民幣會掉到15,可從4月中就升了一點,現在一直還那樣維持著,就是去銀行換錢不容易了,動不動就退回,限額要求高了。網上大V對這些變化也不說,這引起我的憂慮,到底誰對啊?那麽大的一個國家,就是糟糕,也不可能什麽都糟糕吧?肯定有很多人在努力搞好經濟。我真是杞人憂天,其實我就是憂我那點錢。

我還是有很多期盼,下半年我會一直休假,到處瞎轉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