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回國 - 吃
文章來源: 無法弄2023-04-09 14:06:49

這篇是和菲兒的:)我的吃沒那麽高大上。這次我胃口不大好,對吃不感興趣,而且因為我媽沒網,我就不習慣拍照片了,但也發現了一些好吃的特點,很想跟大家分享。

 
先說第一個吧,糕如故的奶油蛋糕。那天我帶我媽去按摩,回家的路上,在東四等車。指示牌顯示要等10分鍾,我就四下看了一下,看見了背後賣糕點的店。櫃台裏放著幾盒奶油擁擠得四溢的蛋糕。賣東西的說:這是純動物奶油,本店主打。我腦瓜飛速轉動,什麽叫純動物奶油?不就是純奶油嗎?反正我對這個解釋有點疑惑,隻要不是假奶油就好,看那豐滿的6顆小蛋糕,被白色的奶油擁裹著,上麵撒滿了奶粉,像6個細皮嫩肉小姑娘,奔放著洋裏洋氣的奶香,實在太惹人愛了。我喜歡奶油製品,西式糕點,對點心比較挑剔,寧可不吃也不想湊合。這個像是我喜歡的樣子,嚐一下吧,才29塊錢,這價錢也是不可思議的便宜,怎麽掙錢啊?
網絡照片
 
旁邊是泡芙,這是我兒子喜歡的。他經常坐地鐵進城,到plaza Singapura B1的日本店買泡芙,不過那的是新炸的,而且好幾種口味。我覺得那是假奶油,不喜歡吃,也提醒他不要多吃。小孩子不管,喜歡就吃。這個泡芙應該是純奶油的,一定好吃,可我已經決定買那個奶香四溢的奶油蛋糕了,這個就算了,胃口不大,也難說那個蛋糕就好吃。
 
回到家,我們幾個有三高恐懼症的,嚐了一下奶油蛋糕,哇,太好吃啦!入口即化,奶油醇香啊,厚厚的、濃濃的,淡淡的甜,恰到好處,下麵的蛋糕就一小塊,軟軟的,托著上麵的小胖子。我忍不住又吃一塊,這是我這趟回國吃的最開心的。糕如故啊,這回我記住了。
 
第二個是煎餅果子。我和兒子都喜歡北京的煎餅果子,這回我要替他多吃點。這天早上6點多鍾我就醒來了,拉著暈暈乎乎的我姐去遛彎。我姐就是這麽好,很少回絕我。我們去地壇吧,那安靜,人少。
 
沿途路過和平裏,我們過去的家,也一起去看看吧(文學城老朽剛好寫了篇《魂牽夢縈的和平裏》,太有感慨了!)20/30年前,這裏都是灰色的兩層樓,筒子樓。那時,樓還比較高大,屋頂是斜上去的屋簷,每個房間15平米,樓與樓之間有很大的空間,踢個足球絕對有富餘。後來這塊地方拆遷了,等再搬回來的時候,這地方已經今不如昔了。二層樓變成了高層,大概10幾層吧,看那小窗戶,裏麵也不會大,樓層也低,樓與樓之間空間小了太多了,還被汽車停滿了。
 
記得這裏是80/90年代搬遷的,那時已經有汽車擁擠的概念了。大家盼著底層是停車庫,住著寬敞些。可搬回去的時候,真的令人失望,一點看不出概念上的領先。幾戶鄰居因為房子分配的問題鬧出了人命。無權無勢的底層百姓被剝奪了應有的房子,有權勢的人家,戶口凍結後,還能從外地挪進戶口,多分一套不行,還要多套,生生地把別人應得的房子占了。我同學媽媽,還有一個鄰居也是弱勢群體,搬遷後沒多久抑鬱而死了。
 
不說那些傷心的了,繞過那些樓就是地壇。早上,地壇裏都是老頭老太太,小時候可不是這樣,到處都是小孩。裏麵到處都是百年老樹,幾個人抱不過來,現在都沒了。周末的時候,男孩子們就天天長在樹上,女孩子們就愛玩悠千,壓板,滑樓梯。年輕人在這練體育,武術、跑步、打球、拉琴的、吹號的、練聲的,老頭們打太極、練站樁、下象棋。平時不行,這裏太幽靜了,晚上更黑暗,老有出事的。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寫得特別好,以前我一定在地壇見過他,想告訴他,那個從南門穿過北門的工程師可能是我家鄰居,她每天都這麽去上班。地壇後來售票了,老樹全換成小樹了,小孩也都換成老人了,小孩收票,老人用老年證不用買票。
 
我和我姐在公園裏由東走到西,任陽光從後背灑過,撞在新刷的紅門金柱上,那大門跟故宮的一樣,我們曾在那照相,仿佛是在皇家園林、皇家宮殿。公園裏每片空場都有一群揮刀舞劍的,跳扇子舞的,或打太極的老人。
 
我們從北門出去,一直向東,那有個和平商業大廈,曾經是我們這片的中心,現在早凋謝了。它旁邊3年前還有一棟我們這片唯一的一棟筒子樓,那樓裏有個釘子戶,20多年了都不搬走,整棟樓就它一戶住在黑咚咚的房子裏。我想我們這,所有懷念過去筒子樓的人,都會感謝他的執著,讓我們像看古董一樣遠望那棟樓,滿眼都是過去小時候的情景。我每年都會來這,就疫情三年沒來,這回樓沒了,念想也沒了。
 
看見和平商業大廈樓麵有賣煎餅果子的,我答應我兒子替他吃一個,其實我不喜歡早飯吃那麽多,我姐不想吃,隻好我一人吃。倒黴的是這個煎餅果子不好吃,味道不夠,也是我胃口差。我煩的不是它不好吃,是它把我的胃給占了,沒法吃其他的好吃的了,吃完了才想起來。
 
回來沒幾天,我姐的女兒和她老公就從國外回來了,我姐就回自己家了。我就帶著我媽到處轉。一天我們想起去華堂吃煎餅果子,那地方的煎餅果子比較好吃,每次我兒子都要吃,還得吃幾個烤串啥的。
這是俺的手:)
 
這回發現煎餅果子攤還在呢,就是換了個方向,煎餅換成了黑色,大概是什麽黑米啥做的。挺好的,比那天那個好,隻是我胃口不好,和我媽一人一半,沒耽誤我吃晚飯的食欲。出門的時候看見有賣青團的,顏色特誘人、靚麗啊,可惜肚子沒地方,也帶不走,第二天就要過期了。
俺眼睛裏的好吃的:)
 
第三個是稻香村。稻香村以前叫稻香春,稻香春在我們和平裏很有名,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估計也有,是連鎖店。以前它賣的吃的,特高檔,小吃啊、果脯、熟肉什麽的都是南味的,點心也高檔,奶油味的多。我愛吃各種橄欖,杏脯、蘋果脯,廣東小香腸,點心我喜歡一種中間夾奶油的黃油餅,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不知什麽時候,可能是改革開放以後吧,稻香春的經理退休了還是不幹了不知道,街道讓他帶領一群返城知青開店,他就開了稻香村,這是我媽跟我說的故事。
 
自從稻香村一開,稻香春就慘了,地方沒變,店還在那,但逐漸沒人去了。後麵的事我不說,大家也知道,稻香村火了。離我媽那最近的一家,有6/7分鍾的路,那就是我媽的食堂。我幾乎每天都去買熟食,每次買半個小肚,幾塊魚,3/4兩炒四寶,其實那的東西哪個都好吃,就這幾樣吃不膩,老這胃口。我姐的孩子人還沒回國,就跟她媽媽說要吃稻香村的鬆仁小肚。
我覺得我得學攝影了,網絡照片我都不滿意啊
 
那的點心比較傳統,我不愛吃,這次回去都沒過去看。山楂糕我愛吃,臨走那天買了一塊。隻圖它聲譽好,相信它不會賣三無食品和次的東西。
 
第四個是老楊幹果店。這個店現在有不少連鎖店了,過去就在我媽他們小區的樓邊上開了一家店,特土,跟村兒裏的街邊店一樣,髒了吧唧的。現在就開在以前那個稻香春,燈火輝煌的,品種可是比以前多了幾十種,琳琅滿目的,擺設也可以,隻是還是那些人開的,還保持那些土樣,在屋子最裏麵炒瓜子,最外麵炒栗子,又髒又亂。
 
我愛吃瓜子,每天一坐沙發就想吃瓜子,隔三差五去老楊家買瓜子,他家瓜子大,味道好。現在有好幾種炒瓜子,有個話梅瓜子挺好吃的,我買了幾次,最後還是喜歡核桃味瓜子。這瓜子我在海南買過,但怕是香精泡的,沒敢吃太多。這裏他當你麵炒瓜子,感覺好點,其實要騙人也容易。
 
我喜歡他們增加的品種,有各種水果幹,草莓幹、杏幹、桃幹、檸檬幹、無花果幹,山楂片和芝麻海苔,還有烘幹的蔬菜幹和水果幹。蔬菜幹和水果幹在我們那50克9/10刀,甚至10多刀,這裏60塊錢一斤,我恨不能買幾斤帶回家。
 
有種水果裹著酸奶的挺好的,有無花果的、芒果的,我隻能現買現吃,一到熱的地方就化了。糖葫蘆散著賣的也好吃,裏麵山楂是烘幹的,特脆,外麵裹一層脆糖,好吃。苦蕎片、紅薯片和麵筋片也好吃,就是苦蕎片吃著有味精的感覺,不敢多吃。紅薯片不會加啥佐料吧?至少希望加的不多。
 
開心果、小核桃、鬆仁、榛子是我家那兩位喜歡的東西,臨走我買了一大包,好吃的全裝進去了。
 
第五個是一手店,哈爾濱紅腸和豬蹄很好吃。我買了兩根紅腸帶回來,感覺比法國熟食店的香腸好吃,主要是味道好。
網絡照片
 
就住了兩星期,還老在外麵吃飯,有人送來一箱有機蔬菜,無奈沒時間做,都壞了,隻能扔掉,太可惜了。這些算不上高大上的小吃,我喜歡,盼以後回來還找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