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一下英國/新加坡/中國近10年的變化
文章來源: 無法弄2019-07-12 14:16:49

汽車行走在法國鄉間,我和小孩還有他爸爸閑著沒事,聊起近10年來英國/新加坡/中國,我們感覺的變化。

1,貨幣:英鎊越來越不值錢了。2008年,1英鎊換2,30新幣,現在1,8。新幣浮動比較小。人民幣上下浮動比較大。近幾年不能自由換錢了,比較痛苦。

2,就業:總的來說英國就業人數增加,特別是藍領。新加坡人就業其實一直很好,隻是政府遷就沒本事有選票的,政策一再打壓外國人,新加坡人隻要想工作,基本上沒問題。中國官方6月份失業率是5%。

3,互聯網:英國的互聯網發展慢,每月交錢不少,速度沒那麽快,處處要錢。新加坡互聯網發展快,到處都有免費上網,地鐵裏也有。最近的一次是政府強製裝光纜,不裝看不了電視。中國互聯網有目共睹,發展最快,早進入家家戶戶的生活,外賣、網購是日常活動。

4,這10年英國道路交通變化不大,住房緊缺一直未改。中國城鎮發展日新月異,感覺中國一下子變漂亮了,寬敞的馬路,漂亮的樓房,一改灰頭土臉,萬象爭新了。新加坡街道一天比一天好,公園越來越漂亮,樓宇越來越時髦,交通越來越方便。

5,環境保護:英國環境保護深入人心,家家回收,城鎮環保工作做得好。商店不再發塑料袋。中國商店也不發塑料袋了,環保工作也是與時俱進,分幹濕了。但是工農業環保還需努力,保護環境、保護地下水任務緊迫。新加坡大項目環保做得不錯,比如:水的回收,節能減排政策和應用,但垃圾回收做得不好,塑料袋大量使用。

6,房價:英國房價2008年大跳水,2012年開始翹起來,現在基本恢複了過去的高價,近幾個月又回落了一點,因為brexit。中國房價一路高歌,就我自己的房子來看,應該是漲了10倍。2017年底開始回落,現在沒啥進展。新加坡房價過去10年起碼漲了60%,現在情況稍穩,也是60%的deposit 讓人望而生畏。

7,天氣:整個地球變暖,英國晴天多了,好天氣多了。中國extreme的天氣多了,夏天極熱,冬天極冷,自然災害也多。新加坡感覺比以前溫度高1-2度,因為商店都用空調,且不管門窗,浪費極大。

8,幾個變化

英國:

沒想到英國的Argos 還在。Argos 是互聯網之前,英國人在這個店裏查目錄,定購物品,基本上是百貨商品。查到商品,問一下存貨,有現貨就拿,沒現貨,指定時間地點取貨。英國缺人力,也是網購送貨的困難。

地圖還有得賣。60歲以下的基本上都會上網,用google行車。現在超市裏還有一小部分賣地圖的。賣報紙比以前少了,但還有不少。

商店越來越不景氣,倒閉的店越來越多。越老的店越容易倒閉,舊的經營方式不行了。不靠互聯網開闊銷售渠道,不發展新產品,出路就越來越少。

中產階級被拉下水了,貧富差距拉大了。


中國:

看報紙的都是老人,不用手機的人。報亭還有,報紙量特少,晚上過了6點就買不著了。

網購就不用說了,就苦了老人、不會網購的人、還有外國人。沒法網上買機票、車票、掛號是最大的不便。

家用車越來越多,交通堵塞越來越嚴重,空氣質量隨之變差。

農貿市場越來越少了,東西越來越貴了。

旅遊業如日衝天,到處是人。

有錢人越來越多了。



新加坡:

網購越來越多,但還是不及中國。

商店換得特快,過6個月,那個店就找不著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特別是餐廳,房租太貴,房東太貪。

洋人越來越少,政府不輕易發工作簽證了。

水費漲了很多,今年漲了30%。

和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密,經濟上緊盯中國,拿了不少大項目。心裏還是裝著美國,但已經不敢胡弄中國了。

富人越來越富。



Sent from my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