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有人就是不願意道歉?
文章來源: StillH2ORunDeep2011-12-04 14:07:44

來到美國後發現,這裏的人最常說的兩句話,一個是表示感謝,說聲thank you,謝謝;另一個是表示歉意,sorry,對不起。這兩句話一天不知道要說多少次。別人幫了點忙,提供了點方便,道聲謝,彼此會意一笑。電視台的播音員在節目結束前會謝謝大家收看,乘坐飛機,機長在起飛後及降落前都會謝謝乘客乘坐這次航班,希望大家下次仍選擇這家航空公司。借用東西,有事著急走在路上超過別人,或碰了人一下,沒聽清對方說的話,說聲sorry,對方不會介意。

老北京人的一個特點是客氣,嘴上經常掛著“借光,勞駕了您呐,您多包涵,見諒見諒,拜托,打擾,對不起,不好意思”,講究叫和氣生財。其中,包涵- pardon me,勞駕/借光- excuse me,都含有致歉的意思。08 年奧運會以後,感覺在北京聽到這種客氣話的時候逐漸多起來了。上次回國乘地鐵,車上很擠,聽到背後有人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扭頭一看,原來是位女士要下車,提前和周圍的人們打招呼,換到靠門的位置,周圍的人都盡量給她騰出點空間。這比使勁擠不是要好得多嗎。

雖然一般來說,道聲歉並不是什麽大了不起的事,但也有些人不是很願意道歉的,這有時導致不快,甚至爭執,拳腳相加,讓人不解。

埃德蒙頓大學的心理學家Andrew Howell和同事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特定的人格特點與一個人是否願意道歉有關。

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的人會覺得對不起他人,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有能力承認錯誤,進行改正,道歉很自然。

而自尊心弱的人則不太願意道歉,即使他們在衝突過後感覺並不好。感覺受到羞辱的人更可能會為自己感到不平,就別說還要道歉了。

自戀的人(narcissists),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及自高自大的人,都不願作出道歉。

所以,適當的自尊心在人際關係中很重要。

研究人員也發現,強烈的正義感對道歉的意願有負麵作用,提示,懺悔和“以眼還眼”的原則不相容。和解雖然可能結束衝突,但它並不總是可以決定勝負。

有一次參加大陸來的學生學者和台灣來的大學生的座談,幾個大陸來的朋友為一個議題爭執的不可開交,誰也不讓步。一位台灣大學的學生站起來,道了聲對不起,說很抱歉見到雙方因試圖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而爭吵,建議大家給對方一個機會來闡明自己的觀點,致力於交流,而不是非要說服別人。對此感受很深。

乘坐美國的飛機,有時候遇到天氣不好,或是機上設施有故障,機長在解釋的同時,也會多次說 sorry 向乘客致歉。若幹年前曾不幸乘坐國航,機長在整個飛行中不但一句話不說,甚至在飛機出現故障,大家要換飛機的時候也不解釋原因,道歉就更沒聽說過了。

道歉,並不表示軟弱,反而是有自尊,有信心,與人為善的表示。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可以保持心情舒暢。死活不願意道歉的人,原來是自尊心有問題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