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瓔(越戰紀念碑設計者)設計的美國華人博物館在紐約中國城開展(圖)
文章來源: StillH2ORunDeep2009-09-25 12:56:41




近30年來,美國華人博物館的前身是一個致力於維護和紀念唐人街曆史的社會機構,
經過810萬美元的改造,新搬遷並擴展了的美國華人博物館現在擁有14,000平方英尺
的空間,其重點在於突出華人移民及其後裔在美國社會建設方麵發揮的作用。由工
業機器修理廠改裝而成的博物館,是由曾設計華盛頓越戰紀念碑的林瓔設計的,她
是博物館的董事會成員。

新館的模型。 在目前的初始階段,大多數展品仍在安裝,博物館在周四免費開放。

博物館的目標是探討華人移民的經驗和美國華人社區的演變,人民的奮鬥與成功,
記錄取得的藝術成就。它的展室之一,正在展示四位華裔藝術家的作品。

近年來,有不少類似的博物館出現,如拉美裔美國人,猶太裔美國人,北歐裔美國
人,亞裔美國人,阿拉伯裔美國人和非洲裔美國人的博物館。記述的故事很相似,
經曆了長時期的痛苦,偏見與仇恨後,在美國曆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以往被鄙視
的身份現在是力量的來源。許多這樣的博物館成為社區的核心和教育中心,記述政
治道德的故事,尊重共同的曆史。


博物館入口處,顯示幾位藝術家的視頻作品。

兩座相連的建築物構成博物館。林女士設計的主要展覽空間環繞頂部明亮,四周磚
牆裸露的中心區,有通向辦公室和教室的樓梯,既有傳統四合院的格調,也記錄了
居住在城市地區的庭院,胡同中的鄰居,有時靠在窗外,分享故事的情景。

主要展室房間有開向磚砌空間的窗戶,每個窗口也作為展示曆史自傳視頻和照片的
屏幕。展廳(展覽由Matter Architectural Practice 和mgmt. design設計)使人
感到象是通過一個樸素的房子。電視屏幕牆展現從19世紀中國與西方的遭遇,到華
裔美國人當代生活的曆史。

1939年Yen Ho 中國歌廳餐廳菜單。


核心展覽,"With a Single Step: Stories in the Making of America"是由博物
館的共同創始人,曆史學家John Kuo Wei Tchen與Cynthia Ai-fen Lee設計的。


新館展出的展品之一, 在19世紀80年代,“中國問題”(反對華人移民)演變成暴
力時出現的一個“中國人必須離開”的玩具槍。扣動扳機時,一個紳士形象就會踢
一個留辮子的中國男子形象的屁股,引發爆響。

其中一部分展室記述鬥爭和苦難,顯示了導致1882年排華法案的暴動的圖像,例如,
禁止非熟練工人華人移民。

主要展室展示超越了所有這些障礙的一些傑出個人的簡曆。Faith Sai So Leong 醫
師(生於1880年),成為在美國的第一位女性華人牙醫。Du Lee (生於1879年),
在1915年成立美國華裔公民聯盟以抗擊反華情緒。Yan Phou Lee (生於1861年),
成為首位被選入Phi Beta Kappa 的華人學生,1887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時在畢業典禮
上發表演講。 當然,有更多近代的華裔美國人,包括能源部長Steven Chu,建築師
貝聿銘和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


大約20世紀40年代華盛頓特區美國華人餐館火柴盒


La Choy在1937年婦女家庭雜誌上的廣告。

注:摘自紐約時報,Reopened Museum Tells Chinese-American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