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走近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教授
文章來源: 亞特蘭大筆會2008-08-02 14:36:02

李銀河教授是我匹茲堡大學的校友,也是我仰慕的著名學者之一。1952年生於北京的她,於1988年從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李銀河教授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夫人,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目前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教授,是中國國內首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由於她的研究方向很易引起大眾興趣及爭論,以及她對“多邊戀”、“一夜情”、“亂倫”等敏感問題所持的前衛態度,使她成為了在國內知名度極高且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她於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我是1987年初到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李銀河教授和丈夫王小波是1988年秋離開匹大的,所以我們不僅是校友,而且還有一年半共在匹大求學的經曆。亞城很多華人對李銀河教授仰慕已久,期望能邀請她到亞城來做報告。因我與李銀河教授的這一特殊關係,我很願意積極促成。我曾聯絡了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亞洲研究中心、社會學係及傳播學係的幾位教授,商談有關李銀河教授來美的費用問題,結果從喬治亞州立大學籌集了部分資金用於機票。後又與亞城幾個華人社團聯係,解決了住宿及其他開支的問題。當我用電話告知她時,她欣然同意,但具體日程及安排,她希望能與我麵談。

我一直希望能有機會與李銀河教授進行深入的麵對麵的交流,並早有拜訪她的想法,前兩次去北京,都因她不在(一次去美國開會,另一次去外地出差),而不能如願。這次去清華大學接受客座教授聘書,將在北京停留四天,所以臨行前先用電子郵件與她聯係,得知她也將在北京,十分慶幸。到了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她的助手打電話,助手告知我可以在星期二在她的辦公室見她。

社科院坐落在長安街的延伸街(建內大街)5號。社會學所在十層樓,據說該樓容納了社科院的十多個所,可謂人才濟濟。大概我看上去象個學者,警衛攔住了別人,卻讓我堂而皇之地進入社科樓。找到了李銀河教授的辦公室1055號後,卻被告之她正在開會。有人將她從會議中叫了出來,我一眼望去,她還象二十多年以前一樣,穿著樸實,隻是人顯得稍蒼老些,也許誰也不能逃過歲月的烙印。坐定下來,相互問候後,自然聊到匹大的生活。李銀河教授告訴我,她和小波在匹大的朋友不多,朋友主要來自社會學係。我提到了幾個同學,她都覺得耳熟,就是想不起來了。最後總算找到了我們共同認識的一個同學,目前任上海社科院的副院長,他是當時的中國學生會主席。

小波已去世十多年了,她仍是孤身一人。我問她是否感到孤單時,她說還好。母親、兩個姐姐及一個哥哥都在北京,所以還有生活在大家庭的感覺。

與她交談,自然會談到她所研究的性學。李銀河教授認為,性也是民生問題,它與食物一樣,是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老祖宗所說的,食色,性也。不同意此觀點的人會說,人不吃飯會死,沒有性不會死。但李銀河教授認為,人不吃飯會出現生理問題,人沒有性會出現心理問題。食與色應當都是屬於人類第一層次的需求。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她認為溫飽是民生問題,性需求也是民生問題,我們不應用法律手段來製裁性欲。對於同性戀,李銀河教授也持讚同態度,幾年來都為同性戀婚姻在中國的合法性的問題奔走。據說,今年已有一位女代表,把李銀河教授的同性戀提案作為建議,送到了人大討論。

談到一夜情及婚外戀時,李銀河教授也有獨特的見解。她認為,任何人都有和除了配偶之外的第三者發生性關係的權利。但不鼓勵婚外情,因為它有悖於人們對婚姻的承諾,所以她建議最好是先離婚或分居,再與第三者相愛。關於一夜情,她認為隻要是單身,不僅有這個權利,而且也沒有道德上的問題。

對於時下在白領圈流行的換妻(Swing)行為,李銀河教授認為隻要夫妻雙方自願同意的,就不牽涉到婚姻道德問題了。

對李銀河教授的觀點,許多人有不同意見。比如有人認為換妻存在許多變數,換妻多次後,有人可能會出現心理障礙、後悔、產生罪惡感之類,肯定會影響家庭關係。但李銀河教授認為,換妻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少數成年人自願選擇的一種娛樂活動,對社會無害。他們有權選擇自己不傷害他人的行為方式,因此,他們的權利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同時,她指出,受到法律保護並非是鼓勵夫妻這麽做,在做出決定前,一定要謹慎考慮。

談到研究方法時,她告訴我在她的研究中,大規模抽樣調查還做得不夠,所以很多數據還不一定能反映社會的實際情況。我想這與中國的國情有關,大部分同性戀還處於隱蔽階段,不太願意參與抽樣調查。但這將是她的奮鬥目標,以其與國際性學研究接軌。

經過近距離的麵對麵的交談, 我更體會到李銀河教授作為一名女性學者的踏實、勇氣及魄力。十多年來,她“離經叛道”、單槍匹馬地挑戰傳統道德觀念與現行法律,無疑需要深厚的學術功底,極大的勇氣和無私的精神。她為“同性戀”、“多邊戀”、“換妻”正名,而其出發點隻是為了大眾的幸福,尤其是為了“小人物”的幸福,幫助他們尋求法律與道德的保護。盡管她的很多觀點仍然曲高和寡,有的觀點我也不一定完全讚同,但作為一個對性學研究的先驅者,當中國仍處在民主與科學的啟蒙階段時,她的前衛觀點與性學研究成果是值得讚賞的。筆者認為,她的總體學術思想是讓社會給予人們寬容及多元化,而不是一元化的禁錮社會,不應該用自己的偏愛來否定別人的選擇。這與文明社會及現在倡導的和諧社會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讚同她這一思想境界,同時為有她這麽一位校友而感到榮幸。

這次與她會晤,我還有另一個任務。一家雜誌社想邀請她做訪談錄,想通過我問她是否願意。我把雜誌的情況作了介紹,並給她看了此雜誌對副總理吳儀及前經貿部副部長、現任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的訪談錄。采訪政治局委員劉延東,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及著名電視主持人楊瀾也在這雜誌的近期計劃中。我告訴她,“因為你是知識界的傑出婦女代表,是不同的名流,這雜誌理所當然想介紹你的情況。”聽了我的介紹,看了我贈送的雜誌樣本,她欣然答應。當我問她是否也願意給此雜誌定期寫稿時,她猶豫了。她認為這個雜誌主要還是消閑型的刊物,但她自己的寫作風格卻是理論與研究型的,可能與此刊物的風格有些差異,但她答應再考慮。後來據此雜誌的主編講,她已與李銀河教授聯係上了,並在一家餐館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長談,談得非常融洽,並將很快對她做訪談錄。同時,對我的“穿針引線”表示感謝。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李銀河教授的思想與學術成果,也是我作為校友及朋友應盡的義務。

李銀河教授是個名家,也自然是個大忙人,要與她聯係的人很多,她聘了個助手幫她安排日程,她的兩個手機都由她的助手管理。她告訴我,我是除了她助手外,第一個知道她的第三部手機號碼的人。為此,我感到她對我的信賴。當然,我也向她保證不外傳她的新手機號碼,也算是對她工作的支持,以減少外界對她的幹擾。她還告訴我,她的私人助手是她自己用錢雇傭的,並非是社科院安排的。

她告訴我,一年前,借來美國猶他州開會的機會,曾順訪了母校匹大,作了三場報告。因她的美國簽證將於今年的8月到期,她希望能在暑假來亞城作報告,但不巧,暑假期間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學生都已放假,所以此次不能成行。她希望明年再象上次一樣,在美國開完會後,順訪亞城。這樣既可以省錢, 訪問的效率也會高些。我感謝她想得周到, 並期待著在亞城與她重逢,聆聽她的演講。

一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為了不太打攪她開會,我起身告辭。同時邀請她與我合影留念,留下了一份珍貴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