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行 – 吐魯番
文章來源: 流水小橋2017-09-13 22:41:37
今年和發小們相約再開車遊新疆,仍去北疆,還是有點忌憚南疆的安全。新疆太大,地廣人稀,人多些遇事好商量,也壯膽!去年我們12人,三輛車;今年40多人,十二輛車。

大隊人馬616日開始行動。我們幾人先到,14日去了不在計劃內的吐魯番71日活動結束又去了也不在計劃內的天池,這是後話。



我們出了烏魯木齊沿吐烏高速 G30/G312,進山,進盆地,越開越塵土飛揚,越開越炎熱。
     
在吐魯番預定的全季酒店很不錯,放下背包,我們就趕著下午
5點涼快點(溫度還有43),去了交河故城。這裏沒有一棵樹,也鮮見到到草叢。兩個多小時,人曬蔫了。不斷喝水,越熱越喝,汗如雨下!雖然酷熱,這個地方值得來。 












交河故城
建於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於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最終被棄。這是一座沒有城牆、沒有樹木的城池,曾經是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西域古城之一,它曾與古樓蘭齊名。如今的它是廢墟、古城遺跡,滿目蒼涼。



在交河故城,我們就看到周圍的山坡上有很多土房子,又不像有人住,很奇怪那是做什麽的?開車上坡一看:






原來是葡萄幹晾房,也叫蔭房。是葡農充分利用吐魯番盆地的日照,晾製葡萄幹的生土房,晾房都是土木結構,一般都是平頂長方形,牆用土塊砌成,留有許多方形花孔,方便通風,又不使陽光直射在垂掛的葡萄上。晾房木櫞上設有“掛架”,用樹枝、鐵鉤或麻繩固定,用來掛晾葡萄。在夏季,鮮葡萄經過30—40天的晾製,就可以風幹為葡萄幹。在吐魯番,幾乎每戶葡農都建有這樣的晾房,據說這樣晾製而成的葡萄幹翠綠如新,甘甜不減。

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坎兒井(坎兒井民俗園)。有演示的模型,可讓我明白的還是這兩張圖。

說到井,我想到是下鄉時見到的一口口打水的深井。可“坎兒井”是論條的,是人開鑿的地下河。圖上那些突起的圓口都是豎井口,許多豎井口連接的曲線就是一條坎兒井,底下都流淌著一條小河。



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特殊灌溉係統,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四部分組成。坎兒井的構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些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後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麵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麵灌溉桑田。坎兒井暗渠不會因為吐魯番地區的酷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



先說豎井,豎井是開挖或清理坎兒井暗渠時運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氣通風口。

再說暗渠,是地下渠道,是坎兒井的主體。它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層中的水會聚過來,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處挖,這樣,水就可以自動地流出地表來。從展覽知道,修坎兒井,
挖暗渠最艱難,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掏空、挖掘,一般要在地下開鑿幾公裏到幾十公裏。融雪冰冷刺骨,工人要跪在冰水中挖土,他們的壽命一般都不超過30


吐魯番是中國極端幹旱地區之一,年降水量隻有16毫米,而蒸發量在3000毫米以上,可謂中國的“幹極”。坎兒井引來周圍山上的冰雪融水,灌溉良田,養育了“葡萄和瓜果之鄉“。坎兒井和萬裏長城、京杭大運河同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這是我來到吐魯番才知道的。
       
來到吐魯番,當然想起施光南作曲,關牧村唱的那首優美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施光南的曲子都喜歡)。


 
可這次對葡萄溝民俗村失望了。景區大門看著挺氣派,六月不是葡萄收獲的季節,裏麵的阿凡提故居王洛賓音樂藝術等景點建築粗陋,品味不高,“錢”味太濃。這樣的地方,你會來嗎?(本不想放那張“阿凡提故居”的照片的)



我們還去了吐魯番博物館,有一層在整修,內容不多。因為要趕回去和大隊匯合,我們隻有一天半時間,沒時間去赫赫有名的火焰山了!

最後要寫一筆從烏魯木齊出來往吐魯番路上,拐下高速慕名而去的
柴窩堡大盤雞。

大盤雞是新疆美食中很出名的一種,分為沙灣大盤雞柴窩堡大盤雞兩種,沙灣大盤雞帶有濃稠的汁,吃完後上褲帶麵(寬麵)蘸食。柴窩堡大盤雞是將雞塊用油炸透後,用朝天椒幹炒而成,更有嚼勁(也蘸褲帶麵)。新疆大盤雞屬清真小吃,因用大盤盛裝雞塊而得名。



去年到新疆就有朋友特別饞新疆美食,各式各樣。也許現在吃肉少了,沒覺特別好吃。但吃過這次柴窩堡玉蘭店的大盤雞,後邊再吃到的大盤雞都覺得不怎麽樣了。人家問要大份兒,小份兒? 我們五個人要了大份兒還有兩個素菜,上來一大份就是兩大盤,沒吃幾根麵條就飽了,柴窩堡大盤雞的味道再也忘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