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培養什麽樣的孩子 - 優秀的孩子,快樂的孩子?
文章來源: 閑人忙人2014-05-26 19:13:36

想起寫這個,是因為小閑的一個同學,她樣樣都是得
A的料,就叫她小A吧。她是小閑從一年級就開始的同班同學,住在一個town, 又都是中國人,自然就在一起玩得多些。

從許多方麵看,小A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鋼琴彈得好,高出周圍同樣年紀同樣學琴的孩子不止一個檔次。每天早上6點大多數小朋友還在睡夢裏的時候,她已經開始練琴。數學好,每天下午afterschool 其他孩子都在瞎玩的時候,三年級的她卻在做五年級的數學題。畫畫好,7歲的時候媽媽就想送她去上隻收10歲以上孩子的油畫班,因為"她已經很mature", 雖然最後老師還是沒有收。遊泳也好。滑冰也好。又很懂事,非常有禮貌,不象其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免不了的調皮淘氣。

可是,我卻總是隱隱地替這個孩子的未來擔憂,真心地。雖然這其實不關我的事。

第一次意識到小A的問題,是某天我倒休在家,突然接到小A媽媽的電話,請我幫忙去幫她把小A接回家。那時候我們其實並不熟。小A突然就莫名其妙地在學校裏開始哭,一發不可收,也不肯告訴別人什麽原因,已經影響到其他孩子上課,老師handle不了了,打電話讓家長來把人接走。小A媽媽在紐約上班,一時趕不回來,隻好請我幫忙。

我趕到學校,小A已經被領到校護士室,臉上還掛著淚珠,見到我,馬上破渧為笑,好像受了很多的委屈,看得我都心疼。

我不敢問小A為什麽哭,隻想先把她的情緒安穩下來再說。後來和小A媽媽聊天,她說,小A性格孤僻、敏感,經常動不動就哭;在家裏也總是嫉妒比她小4歲的妹妹,還和妹妹搶玩具。那天哭,是因為她覺得老師對她不好,沒有pay attention to her. A媽媽還說她也非常不喜歡afterschool, 說沒人和她玩,老師也不理她,經常回家來哭。

我很?異。小閑從來都很喜歡去上學,也喜歡afterschool, 要早接她回來還不幹呢!Afterschool 不是什麽structured program, 隻是兩三個老師看著幾十個孩子,孩子們自己玩自己的,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緒。

下一次我去afterschool接小閑,發現其他孩子都在玩,小A卻一個人坐在一邊做數學題。我問她,為什麽不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啊?她說,媽媽要求我在afterschool 做完這些數學作業,還有中文作業,我要去玩了,就沒有時間寫作業了!Snack
time
到了,其他小朋友都興高采烈地去吃餅幹、喝飲料,小A卻全部拒絕,問她,"媽媽不讓我吃,說這些食物都不healthy". 我有些理解小A為什麽不合群、不喜歡Afterschool了。我跟小A媽媽說,不要要求她在afterschool寫那麽多作業,讓她多一點時間玩,會不會好些?少做一點數學、中文、英文,你女兒還是一樣很優秀。

慢慢地,我發現小A還特別地沒有主見、沒有主意,任何事,大人不明確告訴她,她就不知道該怎麽做;任何小事,她都要先得到媽媽的允許,才敢去做。Party的時候,放著音樂,free dancing time, 其他小朋友都群魔亂舞,隻有小A站著一動不動,問她為什麽不去跳,她說,"我不知道怎麽跳。老師隻教過兩個動作,其他動作我不會。"

我意識到這是小A的一個大問題,是在某一次我帶小閑和她去參加遊泳班的試訓的時候。小A遊泳其實遊得比小閑好,可一路上她就一直憂心忡忡地在問我:"阿姨,我們去做什麽呀?""我們去遊泳呀。""我不會呀,怎麽辦?""你不是遊得挺好嗎?就按你平常那麽遊就好了。""教練會要我幹什麽呀?""教練會讓你遊泳,然後看看你遊得怎麽樣。""我不知道該怎麽辦呀?"...一路上反反複複,問了有幾十遍,問得我都煩了;直到換好衣服,走在遊泳池邊上,還在問。而她直接擊倒我的問題,是在教練讓她下來遊兩下試試的時候,她轉過頭來問我:"阿姨,我應該怎麽下去?跳下去,還是走下去?"我一瞬間真的差點石化了。我告訴她,你先在池子邊上坐下來,兩條腿放進水裏,然後跳下去,然後開始遊。她得到明確指示,按我說的做了,遊得也不錯。可是因為她開始的猶豫,教練誤以為她還有些怕水,把她分到了Level I,和那些根本還不會遊的小朋友一起先熟悉水性。回來後她爸爸媽媽當然不會高興這麽優秀的女兒居然被分到了Level I, A於是退出了遊泳班。

夏天的時候,大家都會去鎮裏的swim club 遊泳,小朋友們尤其開心,跳水、紮猛子、在水裏翻跟鬥、打水戰。小A卻很少這麽"瞎玩",她在一圈一圈地遊,每當她一停下來,她爸爸就會過來拽她的胳膊,"嗨,接著遊!"直到遊夠20圈。所以她體力好,遊得快,遊起來象小鋼炮一樣嗖嗖嗖。可是,心裏麵, 她會不會羨慕別的小夥伴們,沒有目標,遊泳就是簡簡單單的嬉戲、玩水,enjoy summer time?

去過幾次小A的家,總是幹淨整潔,一絲不亂。雖然有兩個小孩,家裏卻一點也看不見到處亂扔的玩具,即使是在兩個小朋友的房間裏。隻在廚房裏有一個台子,放著小朋友的書筆之類,媽媽在廚房裏忙的時候,小朋友就在這裏看書、畫畫、寫字。周末的時候也很少看到小A媽媽帶兩個女兒出來玩,若有小朋友的生日party, 都是爸爸接送。問小A媽媽,她說,我每天都很忙啊,所有吃的,都必須我親自做,我們不買外麵現成的,不healthy; 那麽大的房子,上上下下打掃衛生,你不收拾,家裏就會亂得不行;還要洗衣、買菜、做飯,累啊。我說,你放低些要求,自己就會輕鬆些。她說,吃的方麵決不能放鬆,家裏不收拾也不行。想來她是一個要求完美的人,自己要做到完美,家裏要完美,對孩子也一定是要求完美。

A第一次來我們家的時候,看見小閑房間裏滿牆的五顏六色公主貼畫,羨慕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下次逛街我就留了個心,也買了一套送給她,她非常高興。幾個星期後我碰到小A媽媽,問她,小A有沒有用貼畫布置自己的房間?她說,沒有。為什麽?她把它藏在抽屜裏了。她總是這樣,以前別人送她的玩具、生日禮物,她也不拿出來玩,都藏在抽屜裏,小A媽媽說。這是怎樣的一個孩子,總是把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地藏起來,不敢表達?不過,象小A家裏那麽地有條有理有規有矩一絲不亂,小A若把貼畫貼得滿牆、玩具堆滿房間,倒顯得不合適了吧?

在這邊的華人都知道,星期天是小朋友們上中文學校的時間。很多人覺得學中文難,小朋友不愛學,都得逼著他們去中文學校。怎麽會?小孩子的態度都從大人而來,大人很高興地去做,小孩子就也會很高興地去做;大人有抵觸情緒,小孩子也就會不情願。在我們家,星期天的中文學校是個大家都盼望的事。爸爸去打籃球,媽媽去跳健身操、練瑜伽,也各自都交上了一些愛好相同的朋友;小閑上中文學校不僅學中文,還學做中國結、學跳民族舞,也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一周一次難得的family activity time, 要哪周沒有,還有些失落呢!

A起初也是上中文學校的,可沒多久就不上了,她媽媽說她不喜歡,而且,他們教得太慢。她開始自己在家裏教小A中文,用一樣的教材,很快小A就學到了前頭。可是,我們上學的目的,就僅僅是為了學知識麽?

我和小A媽媽教育理念的不同顯而易見。我喜歡小閑他們班今年那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女老師,臉上總是笑眯眯。除了教英文數學,她還經常教孩子們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給孩子們講她去非洲旅行的經曆,給他們看拍回來的照片,還教孩子們手語。有一天放學回來,小閑用手語對我說:"Hello 媽媽, 我愛你!" 把我感動壞了。

上周小朋友們參加全州小學生統一考試,我考試前一周才知道這事,驚訝地問小閑:"你們準備好了嗎?老師在學校裏有幫你們複習嗎?"小閑淡定地說:"有啊,我們已經複習三個星期了。老師說了,She is confident about us, because she has taught us well!" 有這份自信的老師,絕不會慫!可小A媽媽卻不喜歡她,因為"她不怎麽布置家庭作業,拚寫練習也做得不夠"。

隨著年齡的慢慢增大,小A情緒上的困擾似乎有了很大改善。她明顯地比以前活潑開朗了許多,會主動和人打招呼,afterschool 裏她不再孤零零地一個人坐在一邊做作業,而是會和大家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舉著一本書寫故事複述,媽媽已經不再要求中文作業,數學作業也減了很多;在學校裏也會有四五個小女孩經常在一起玩,就包括小A,雖然她依然是沒什麽主意,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跑。可這也沒什麽啊,人與人天生就是不同的,她將來也許不適合做需要領導力、需要創造性的工作,但她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業技術人員。小A說,她將來想做醫生。一個認真嚴謹、循規蹈矩、一絲不苟的醫生,應該是不錯的。

可幾天前,小A媽媽又給我打來了電話,說小A又開始不高興了,說小朋友們對她沒有以前好了,說她mean,也不和她一起玩了。仔細一問,都是一些這個年齡的小女孩會鬧的小情緒、小矛盾,今天和誰鬧小別扭了,過兩天也就好了,大家還是好朋友。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大人小孩都沒必要把這些小朋友之間的小矛盾太當回事。可敏感的小A就把這些都當成了事,記在了心裏,非常的不開心,回家後向媽媽哭訴,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我真不知道該怎麽幫助這個敏感的小孩變得快樂一些?

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小A的許多問題所在,為什麽她會那麽地沒有自己的主張,為什麽她會那麽地沒有安全感。

那是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鎮裏組織Easter egg hunting, 小朋友們都來了。完了以後幾個小朋友又去旁邊的playground玩,媽媽們就在一邊聊天、曬太陽。陽光明媚的初春,風裏有清草的芬香,空氣裏都飄蕩著清新和甜蜜。小朋友們玩得滿頭大汗、意猶未盡,一個白人小姑娘於是邀請小夥伴們接著去她家裏playdate, 小閑過來問我,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小A也跑過來問媽媽,被媽媽一口回絕。小A想說服媽媽:"其他小朋友都去,小閑也去,就一會兒...",話還沒說完,就被她媽媽粗暴地打斷:"我說No就是No! 你再跟我唧唧歪歪,我一個大嘴巴子就甩過去了!"邊說邊揮舞著手裏的圍巾,衝小A做了個甩嘴巴子的動作,當著我和另一個媽媽的麵。那一刻,瘦瘦小小的她,滿眼射出的都是惡狠狠的光。小A的眼淚馬上盈滿了眼眶。我和另一個媽媽目瞪口呆,幾秒後,我扭頭走開,不忍再看小A那張滿是委屈流淚的臉,讓我心疼。我知道,她決不會真的動手打她的女兒,大庭廣眾之下,可即便是語言上的威脅恐嚇,我也受不了。更何況,孩子沒有做錯任何事、說錯任何話,也沒有提任何過份的要求,不過是想和小朋友們有一個playdate! 從小到大,在小A不過八九年的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時刻一定發生過很多很多次,她一旦有自己的想法,不管合理不合理,隻要和媽媽的意見不符,就會被粗暴地拒絕,甚至遭到威脅和恐嚇,所以她才這樣的膽小怕事,這樣的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的凡事沒有自己的主張,這樣的敏感無助,這樣的不自信,這樣的不快樂。

最近新澤西接連發生了兩三起優秀華裔高中生自殺的事件。我腦子裏竟然冒出了這樣的想法 -- 我知道,我有這樣的想法特別特別地不地道,可我還是忍不住會這樣想 -- 這幾個孩子,他們小時候也一定是象小A一樣地優秀吧?他們感覺到生活中的巨大壓力,卻從家庭中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和排解壓力的方法,甚至很多時候,家庭正是他們最大的壓力來源,這些十六七的少年,找不到擺脫這種生活方式的辦法,於是選擇了離開。

我還記得6歲時帶兩個小姑娘去操場蕩秋千時的情景。小A秋千也蕩得很好,可她卻並不喜歡蕩秋千。她坐在秋千上,一邊蕩一邊說:"我不知道蕩秋千有什麽好玩的,boring!" 小閑卻截然不同,雖然她沒有小A蕩得高蕩得好,可她仍然一臉陶醉地說:"我覺得蕩秋千很好玩啊!你想啊,當秋千蕩到最高的時候,你閉上眼睛,感覺到風從身邊吹過,你覺得自己就象鳥在飛!"

我很詫異6歲的她居然能用這樣詩意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快樂的心情,我也很慶幸自己有這樣一個天性快樂的女兒。我更希望,我能為她提供一個永遠的避風港,無論她將來在別人的眼裏成功與否,是好是壞,無論她將來受到怎樣的挫折、遭遇怎樣的失敗,她都知道,家是她永遠可以依靠的地方,沒有苛責,卻有無條件的支持和永遠的庇護,給她快樂生活的溫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