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營業:最該防範哪些人
文章來源: 美麗的人生2020-04-20 01:33:27

複工的呼聲越來越高,我這裏學校管理的人透露,如果沒有意外,五月初是該恢複正常的時候。

從我開門的生意看,最初一個星期,人們真是聽話,很當一回子事兒。州長剛剛發布隔離令的時候,人人神色緊張,街上車馬稀少。晚上八點過後,就空空蕩蕩幾乎沒人了。來要餐的人也不多。

其實各州的情況不一樣,像內華達這樣的西部州,也許不應該仿效紐約,一道令下,全部囚家。不過,拉斯維加斯也在內華達,它那個郡縣的疫情就不樂觀。雷諾城小,但也有賭場等娛樂場所。關門,我認為還是應該的。

整個商廈,沒有關門的店家,除了印度店,槍店,就是我們。從第二個星期開始,上門的客人就變了。你可以從來客的頻率,來客的要求,來客的麵孔,看出隔離中居民心理的一些變化和走向。

最早很少戴口罩的,但是很多來電小心詢問能否進屋。我建議最好電話點單,信用卡號付錢,然後我可以遞送出門。盡可能減少接觸機會,保證彼此安全。

後來戴口罩的逐漸多起來,但從人群上分,感覺老年人自覺,戴口罩認真,遵守規則嚴格。中青年戴的不多。這大概與新聞中說,中招的老年人死亡率高有關。免疫力,抵抗力,在這個特殊時刻,是自身的硬件。

所以我對老年人,特別注意提醒他們,不在餐廳裏多停留。我自己也盡可能轉身戴上口罩接待他們。

預防病毒傳播,最需要的防範的是哪些人呢?

是那些不在乎的人。這樣說太籠統,讓我細分一下。

首先就是年輕人。這些日子在社交媒體上也看了不少疫情中仍然聚集的圖片視頻等,差不多都是年輕人。他們多半是十幾歲二十幾歲,年輕有活力,在家憋不住。或者待在家裏憋了幾天就受不了了。最先往外跑的,就是他們。

比如說今天,一開門呼啦進來仨大小夥子,我一看,那陣勢!心裏就緊張地想著,看他們要什麽,怎樣要,如果慢騰騰,我就讓他們三個分開站,拉開距離。可那三人像黏在一起,跟平時無異,完全沒有一點social distancing的意思。

當下就想,哎呀,應該早一點像銀行和超市的收款台那樣,在地上劃線,告訴人們站立的距離。不要想象人們會自覺保持,因為總有不自覺的人。這幾個小子就是無意識。

我隻好下命令。哎,你要什麽?快點。你,後退一步!你,再往後點兒,等著。結果這仨人,就頭一個要個炒飯,那倆是陪綁的。

這些孩子,一個人進來不就完了嗎?形影不離,哪是隔離呀?這樣的人多了,再多一個月關閉,也不能徹底斷絕傳播渠道。

其次,是穿著隨便,大大咧咧的人。

提到穿著,是對這類客人觀察後得出的大致歸納。沒有權威數據支持,僅靠目測。而且與中國人習慣的以貌取人無關,僅僅陳述事實。

要說以穿著取人,其實對客人是很不準確的。常常有穿得破破爛爛的人,非常禮貌友好,而且特別大方。反倒是衣冠整齊的,不見得好。

這裏說的,隻是近些日子的現象。就是說,越是穿著隨意的人,行為越是隨意。像老墨,不管不顧,推開門就往裏衝。在店堂裏逛來逛去,磨磨蹭蹭,一點沒緊張的意思。碰到這種,我就善意提醒,需要更多時間嗎?請拿個餐單出去研究。研究好了,快速進來點單交錢,再出去。

也難怪,平時自由自在慣了,猛一約束,開始還行,時時處處注意。時間一長,就原形畢露了。最怕個頭兒比我高一截的人,麵對麵點單,還不刻意拉開距離。逢到這時,我隻好後退,再後退,避免說話不注意的人,口水嘣出來。

有一個黑人大姐姐,剛開始那幾天,她腦子裏大概總也沒那根弦。點單的時候,我躲在一側,她就跟過來,湊在一側。我又躲過去,躲到另一側,她又像吸鐵石一樣,滑過去跟我貼乎到同一側。好容易完成她的order,趕緊建議她出去坐到車裏等。

從這些人的表現,可以看出,人們對政府命令的反應和配合程度是不一樣的,具體到個人身上,有很大差別。

就像一個常來的客人,他那叫一個黏糊。每次來,都像新手。站在櫃台前麵,吭吭唧唧,沒完沒了。每次必問問題,每次問出的問題,都沒有新意。

平時沒有關係,擱在緊急時期,就必須改變了。不行,他就是不改。隔幾天又來,還是不肯麻利兒說清楚到底要什麽。一到最後關鍵的飯還是麵的選擇上,就啞了。

我那叫一個急啊!速戰速決,知不知道字典上有這麽一個詞兒?幹脆也不客氣了,我看得出他的心思。就是想盤算著要那個三九九的餐,加成他想要的雞肉餐。花$3.99,拿$6.99?試驗過許多次了,仍不死心,每來必試。

你要是和以前一樣,就別琢磨了,趕緊下單完成,我還有很多事呢!這回算是得罪他,看我不耐煩,說那我下次再來吧!心想,最好別來,萬一帶病毒,我可怎麽辦呢!他好像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根本不知道有隔離和疫情這回事兒。這怎麽和家人相處呢?除非一家子黏糊糨。

總體來說,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人,就是特別需要防範的人。因為他們不想受這個約束,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想為此放棄自己的各種方便。

絕無歧視地說,特別需要注意,盡量避免接觸的,是老墨和老黑。聯想到紐約黑人感染率高,其實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黑人們更不在乎。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更容易令病毒感染傳播。

還有就是窮人。別拿磚砸,我有很多窮人朋友,也在資助她們的生活,送食物和生活用品給她們。對待她們絕無任何不尊敬。但是,事實就是,窮苦的人們更不注重個人衛生,洗手換衣都不講究。

昨天一位開著破得快散了架的破車的客人,進來買飯。拿筆簽字的時候,看到她的十個手指頭,烏黑烏黑的,指甲裏多厚的油膩。客人用過筆之後,我必定要用消毒水,裏外全擦幹淨。包括接觸到的櫃台台麵,門把手,椅子後背。

特別時期,小心不過。

以上是我從生活裏觀察得來的一點感受,完全是個人感受和評判,僅供參考。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批評討論,但最好不要上綱上線。大帽子我有很多。

繼續禱告,願惱人的病毒快快消失,還給我們一個正常歡樂的世界!

感謝大家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