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福利的幸福生活
文章來源: 美麗的人生2015-02-05 20:33:51

 

早聽說美國有一批人,專靠福利生活。以前沒怎麽接觸過,最近聽一熟人親自說出故事,才見識其中奧秘。
 
福利,在中文裏的意思,就是救濟。吃救濟,是窮人的同義詞。要麵子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可現實中,怎麽那麽多人爭相要救濟呢?答案很簡單:白拿的錢,不拿白不拿。
 
並不是誰想拿,就能拿到的。那都是什麽人符合資格呢?——窮人。窮到什麽程度?——銀行裏不能有兩千以上的存款。不能有投資盈利用的第二套房產。
 
單親媽媽是吃福利的主力軍。大嵐就是一例。
 
她生頭一個兒子時,前夫在國內,屬於單親家庭,小孩兒吃的雞蛋牛奶全部政府買單。她說自己奶水充足,每月拿到的食品券到親戚家低價換錢。
 
生第二個兒子,就更沒有名堂,兒子爸爸是別人的老公。若是放在中國,這孩子是絕對沒有機會到這世上來的。單是養個非婚子,就夠你受的了,養育小孩的成本呢?
 
可是大嵐準備打胎的時候,聽從了醫生勸告,還是留下二兒子。醫生說胎兒心髒跳得好有力,怎麽舍得打掉呢?醫生是基督徒,勸她是肯定的。政府幫她養,也是原因。現在小孩兒六七歲了,從出生到長大,打疫苗,看醫生,所有進出醫院的事情,一分錢都沒花過。
 
不但不花錢,她在家帶自己的孩子,政府還有補貼補助。小孩的生父被強迫每月支付四到六百的撫養費,按他的收入比例計算。
 
大兒子的父親因各種原因,從沒到美國來過。因而那孩子完全是靠政府養大的,現在快十八歲了,要讀大學要去當兵,媽媽靠他給政府要錢的機會就沒有了。
 
大嵐這些年也打過不少工,錢都藏在家裏保險箱中。一座房子在房價便宜的時候,用現金買斷。兩部新車都用現金買,銀行沒錢不怕,貸款不給也不怕。每年退稅還能拿到四五千塊錢的退稅款,想買什麽買什麽,想去哪裏去哪裏,日子過得真是滋潤快活。
 
 
因此我們看到的單親媽媽大嵐,兩個兒子,住著耗斯,不用工作,上學看病都不用花錢。她的歐巴馬醫療保險萬事都包了,看醫生跑急症室的費用全不用自己掏,當窮人真好啊。
 
她說她的姨媽在德州,就更幸福。七十多歲的人,賣掉房子,積蓄都轉給兒子,自己住進養老院。就跟高幹似的,專人看護,三餐免費,定期查體,包你養老。前提就是不能有錢,存款車房必須一無所有。老到那種程度,要是不講究個人生活品味的話,有最基本的生活醫療保障就是幸福天堂。要錢做什麽?
 
但是德州的福利製度比西部更嚴格,老太太回一次中國,就被問及哪來的錢買機票?老太太用“兒子送的”搪塞過去。
 
難怪人家說,在美國不怕破產,不怕當窮人。這讓我想起原先的鄰居莫妮卡,她兩夫妻都在郵局上班,法律上離婚,實際上不分居。二個兒子一人一個,都是單親。到退稅季節,每人拿到幾千塊錢,約著朋友一起坐遊艇出海旅遊。
 
開超市的移民M也是一樣,夫妻兩個開著兩家超市,名下有兩家餐館,也是假離婚的夫妻。隻是好奇,這麽多產業的人,也能拿到救濟嗎?不然假離婚幹嘛?
 
以前讀報,看到許多華人新移民都愛鑽政府的空子,自家開著奔馳車,帶著名牌表,卻讓小孩兒在學校申請低收入家庭的免費午餐。後來去接小孩放學,被人識破,取消福利。
 
新移民,生活不易,有一份政府補助,就像雪中熱炭,讓人感覺到人間的溫暖和友善。可是,有的人,太會利用機會,能沾的光必定要沾。這樣的人,如何指望他她們回饋社會?美國社會的福利係統,的確養懶了一部分人。但福利是給真正需要的人的。能做會幹的人,還是應當自食其力,把救濟讓給真正貧弱,生活困頓,無法自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