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的糾結:來美國錯了嗎?
文章來源: 美麗的人生2014-10-31 20:28:19

 

廣東江門人阿林,最喜歡一邊切肉一邊歎氣,“我老公最後悔來美國。”
 
起初我們不以為意,新來乍到總有個不適應不習慣。聽得多了免不了勸慰她。
 
“阿林,你要注意呢,在哥嫂麵前千萬別講這種話。人家辛辛苦苦申請你一家人來,又出錢又出力。你若不領情,哥嫂聽到會傷心的。”
 
阿林兄妹六人,小哥小嫂在美國定居20幾年。為了阿林一雙年幼的兒女,能在美國讀書,享受更有品質的生活,特意將他們一家人以依親的名義辦到美國來。
 
可是,阿林的老公不喜歡,口口聲聲把“後悔”掛在嘴邊。
 
我問,你們以前在國內是做什麽的?江門農村做香的。
 
想起當年我來美國之前,到一個曾經訪問過美國,在一所美國大學做過兩年訪問學者的大姐家裏,打探情況。她問我同樣問題:你做什麽工作?
 
“在電視台當記者,你去美國幹嘛?要是工人農民,就去吧。反正在哪兒也是出力。要是為了別的原因,可以考慮。”
 
那個時候,電視台記者還是一個被光環籠罩的職業。沒有堅硬的背景,沒有頑強的進取精神,屬於家庭的女人是無緣的。為了一個渺茫未知的前途,犧牲掉現實的眼前利益,許多人看來,太具風險。
 
時光流轉,如今連鄉村企業的小老板,也打退堂鼓了。
 
“你,真的後悔嗎?”
 
“我在國內,是有房有車的。”阿林的丈夫阿祥感覺良好。
 
小學五年級教育水平的夫妻,在中國南方鄉下,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中產生活。中國眼下的經濟狀況,老百姓過日子的鬆緊程度,看來真的是不錯了呢。
 
“那再問一句,你來美國的目的是什麽呢?是不是有人逼迫你做出這個決定呢?”
 
來美國,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目前的狀況,似乎不如在自家三分地上當香坊老板自由自在。
 
這就是全部嗎?你能不能告訴我,你認為的中國的好,和美國的不好,以及對你自己生活的影響。我幫你分析利弊,然後你可以做出留還是走的另一個決定。
 
阿祥用他震天響的廣東調國語,說的最多的還是鄉鎮小官僚的貪婪粗暴,和公開媒體不會刊登的底層黑暗。
 
其實,像眾多新移民一樣,阿林阿祥夫妻麵臨的,隻不過是初來者難免的困頓。相比許許多多沒有身份,除了生存,還要為綠卡焦慮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不止一個幸運了。
 
登陸之初,哥嫂和侄兒們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一切。移民局的文件,小孩子查體入學的手續,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衣服被褥,都極盡細致,安頓周全。
 
“這是很大一份情啊!阿祥,知足吧。”
 
他並不反駁。可見心裏認可。
 
踏上新大陸的移民,誰沒有經受過困苦磨難?幾乎可以說,每一個孤身奮鬥的人,都有一部辛酸的血淚故事。阿林的小哥小嫂在美國奮鬥20年,住上了前花後草的美式庭院,那是多年來日夜兼程苦苦打拚的結果。
 
阿祥這樣的人,性急,眷戀原來的穩定,不想吃苦,不能忍受環境轉換的落差;又羨慕生活已然安定的人悠閑富裕的日子,便抱怨不斷,天天悶氣。
 
“阿祥,來了美國,既來之,則安之。你要學習按照美國方式生活,放下你的架子,你就會快樂很多。”
 
美國人買車買房從來靠銀行貸款。阿祥才來半年,買輛新車,一把現金繳清,讓賣車給他的人笑倒大牙。
 
當時和他不熟,隻是輕輕建議幾句,先買輛舊車開著嘛。
 
他一副財大氣粗的架勢,眉眼裏的表情都是“咱有錢”。結果,現在想做別的事情需要錢,就沒折了。
 
最初我想把家裏更新下來的床墊餐桌等小家具,送給他們夫妻用。兩人都不吭聲。我從家裏拿來的一個幾乎全新的炒鍋,說送給阿林,放了很久,她都不動。為此先生還責備我,說我不該拿舊東西給人家。
 
新移民,不用二手的東西先應付,難道樣樣置辦全新貨?就算你有錢,工作不穩定的話,不時搬家,新家具也受不了啊!
 
阿祥新來,很多事情還需要學習。每當晚間收工時刻,看到他專門回家換上西裝革履來接老婆下班,我就想笑。兩條街的路程,也要開車來上班。美國人誰沒幾輛車啊?太愛顯示自己,太在意別人眼裏的自己。這,不是美國式的思維方式。
 
靠光鮮的衣著提高自己的身價,不如靠勤奮的努力令人敬佩。
 
新移民,轉換到另一個陌生的國家生活,可以說是連根拔起。要盡快適應,並不容易。尤其是中年人,特別需要注意及時調整心態。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大家都是外來戶,每個人的幸福生活都是靠艱苦努力得來的。一切的美好,都是用時間和積累創造出來。
 
中國人,不比別人低,也不比別人高。不必自卑,也不必自傲。
 
新大陸,沒有一個現實的好生活供你享受。但是他給千千萬萬的人一個夢想,和許許多多實現夢想的機會。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