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兩三筆
文章來源: 楚天碧靄2006-10-19 10:38:10


    剛從北京飛回上海,且不說在首都機場遇上超售航班的折磨,也不說好不容易擠上那班飛機時如何的大汗淋漓,更不說到達上海時得知行李尚在北京時怎樣的鬱悶,反正回到上海時,有點像被霜打過的茄子一樣,怪蔫的。
    說到霜,上海的霜在哪兒呢?
    鬼天氣悶熱得讓人就差沒有把舌頭伸出來。

    原本最懷念的上海的秋,卻成了一個熱烘烘喘著粗氣的老虎,在那兒裂開嘴洋洋得意。記憶裏接近10月底的天氣都該穿毛衣的。從沒有記得自己是穿裙子過生日,可按照今年的架勢,秋天的腳步還不知在哪裏停留著。
    而千裏之外的北京雖然灰塵籠罩,秋天卻已活潑潑地臨近。紅葉和綠柳互映,倒也相得益彰。

    住在海澱,得朋友指點玩北京動物園時順帶著坐了一回沿護城河開往頤和園的小遊船。隨意的一個決定,卻讓人得以一瞥北京別有特色的楊柳依依。
    去過京城的次數不算少,每次都會有些意外之喜,今次有楊柳占住了我的眼睛。
    絕意沒有想到河道彎彎裏,夾岸兩旁竟會有如此茂盛油綠婉約的楊柳霏霏。有那麽一瞬,實在不敢相信北地裏也有如許渾然天成的清麗和溫情。
    從南如意門入了頤和園,然後沿著西堤一路往北岸走去。西堤是仿造杭州西湖的蘇白兩堤而建。就因為一個仿字,生生便多了匠氣。沿堤依次楊柳迎風,卻比不上先前船過紫竹院時看到的兩岸自然綠意輕垂。或許我多了些挑剔,也或許是那日園中大風狂飆,把我吹得隻顧疾步行走,無心細品西堤的楊柳意。
    然而即便那日是輕風徐徐,心裏最愛的蘇白兩堤終究是無法搬動的。

    卻還是有新體會。
    從來沒有從南門往北門走過。於是這一路行來,十七孔玉帶橋,小瀛台和萬壽山盡顯眼底。再加上遊客素來聚集北端,行走時無人過來摩肩接踵,倒也讓人享受清淨。滿眼碧波,滿池殘荷,有那麽點秋意蕭索,也有那麽點史意勾沉。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再如何的風流,再無限的情懷,還是散得幹幹淨淨,唯留這一池昆明,一眾雕欄畫棟,一幹春紅秋黃,冷清清等待雨聲。

    頤和園以皇家園林之勢,位居四大名園之首,信步閑逛之餘卻有說不出的不妥來。思來想去,先怪罪到大工地揚起的灰塵再說。
    人和景觀素來是冤家,看看故宮裏的人頭,也難怪遊客們再也進不到大殿裏去了。不把這些大殿睬穿就是夠彩。
    小時候見過的慈禧那幅戴著長長假指甲的畫自然是再也看不到。想想也是釋然,舊時見過的東西現在見不到的已是太多。顧不上更多感歎,世事多如此。想到這個,還不如趕快選擇多多品味當下。然後,在將來某個點上回頭,會心存感恩。突然間,天地就會開闊許多。

    即便如此,麵對著北京的灰塵,上海的悶熱,心裏難免怨氣多多。卻又在楊柳拂麵的輕柔和梧桐樹影的婆娑裏,靜靜地呼吸著生活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