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音樂會
文章來源: 楚天碧靄2006-09-19 08:10:49


    周五的晚上去聽了場音樂會。結伴的對象是個從未見過麵的陌生女孩。下班前,接到了她的郵件,約好在城市的某處一個雕像前碰麵,順便還告訴了我她的打扮。
    看著郵件,我忍不住微微笑,我什麽事都碰上了。然而心裏卻未忐忑,更無不安。有緣千裏,這樣的相約無疑令人有了某種期待。平淡的生活裏,能抓住這樣的時刻實在是件不可多得的樂事。
    沒有企圖,隻是某種感覺的契合,於是有了交會的機緣。

    相見甚歡,溫文爾雅、幹幹淨淨的一個女孩。說話細聲細氣,慢條斯理。兩人聊音樂,聊宗教,海闊天空。和她說話的時候,自己還是忍不住開了點小差。腦子裏有個小聲音在說:你這是和陌生人說話嗎?怎麽好像沒有陌生感呢?
    陌生人不陌生,不知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還是我剛剛進入一種人生新境界?
    可能兩者兼具。

    音樂會是在墨爾本有名的St Paul's Cathedral裏舉行。這個英國聖公會的哥特式教堂宏偉古樸,穹頂構成的混音空間使得樂聲格外飄渺動人。
    本人一向自稱喜好音樂,然而總有一種惴惴然。永遠覺得自己和音樂有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小時候學過幾個樂器之後,更是從此背上了包袱。習琴三腳貓之事未被父母少說,到現在仍時不時被他們牽一下頭皮。
    喜歡古典音樂不假,但是記得住名字的曲譜不多。大多數時候隻曉得這個音樂我聽過,那個音樂我會哼。如果被問起這是誰的,哪個作品,幾乎就要暈過去了。我這輩子改不了的缺點之一大概就是聽歌聽曲不記名字了吧。

    胡思亂想地當口,樂手們一個個步入神壇前臨時搭起的舞台,教堂的唱詩班也準備就緒。當指揮一個手勢,如水般的弦樂聲和純淨的歌聲四處回響起來時,聽著熟悉的拉丁語聖曲,看著熟悉的樂隊演奏,我竟然感到一種莫名的委屈感騰起,忽忽有種落淚的衝動。
    不曾預料到的記憶撲閃而來。華美的樂聲裏我兀自走神,自己也曾做過樂隊裏的提琴手,自己也曾是唱經班的成員。原來曾經自己離音樂那麽那麽的近過。

    學過幾樣樂器,卻都沒有堅持下去。現在說沒有一點後悔那是假的。父母的威逼利誘也好,自己的喜歡也好,當初的付出和現在的得益終究成了正比。音樂最終成了我的包袱,一個並不想甩開的包袱。因為一打開它,我的世界會變得寧靜和燦爛。
    音樂是天堂的聲音,所以音樂無國界。
    於是,會有了開場時一瞬的擊透和感觸。

    莫紮特、海頓還有巴赫,這個小小的春季音樂會美得讓人眼前如畫。
    結識一個新朋友,聆聽一場美妙樂曲,這個春夜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