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功的標準 出個蔣經國就能成功
文章來源: 浪寬2012-03-28 15:12:19

改革成功的標準 出個蔣經國就能成功


當我發出中國改革不會成功的議論後,有人不同意,認為中國改革已經很成功了,而且隻要假以時日,肯定還會越來越成功。有人質問我,讓我定義改革成功的標準。

什麽是成功?我的標準是,什麽時候國家能長治久安、人民能安居樂業了,改革就算是成功了。有人會問:“難道浪寬不認為現在中國已經達到成功的標準了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國家每年花在維穩上的費用比國防支出還要高,如果國家對所有的的新聞、報刊、互聯網都要實行管製;如果一國的軍隊隻孝忠一個黨、一個領袖,如果一國的百姓自出身之日起,就被分成三六九等,不能自由遷徙,等等,等等,那麽,這個國家就不可能長治久安,人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讚成在中國搞激進的變革或革命。中國人不願意折騰,因為中國在過去百年間被外人、被自己人折騰夠了,就想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中國人民既不希望出現以往幾千年循環往複的流血革命,也不希望看到蘇聯、東歐那樣的劇烈震蕩,甚至連南韓、菲律賓那樣的變革,也不是我們的首選。很多有識之士認為,中國的道路,蔣經國先生早在30年前就在台灣為我們設計好了。台灣的民主改革,由蔣經國開啟,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民進、國民兩黨精英的推動,到今天已經基本成形和成熟。台灣人在經曆了國會兩黨議員打架鬥毆、民眾亂轟轟選舉以及總統違法亂紀被關後,靜悄悄地度過了憲政改革的難關。中國大陸如果能複製台灣的經驗,則國家幸盛,百姓幸盛。

遺憾的是,我們多年前的願望沒有能在中國實現。時至今日,中國已經喪失了出現蔣經國式人物的最佳時機。為什麽這麽說呢?鄙人認為,出現蔣經國式人物,至少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第一,這個人首先必須是個強人,在國內黨內都具很高的威望,能夠說一不二,一人之力足以左右最高決策。第二,這個人對外界的評價和輿論的反應很在乎而且敏感。當初蔣經國或多或少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不然,可能不會走出這一部。第三,國內的整體形勢穩定,執政黨不會因為重大變革而馬上被趕下台。

根據這個分析,在中國大陸最佳人選應當是鄧小平。可惜,由於六四運動的爆發,中國左右兩派提前攤牌,失去了最佳時機。後來的江核心也具備某些條件,有機會在曆史上留下一筆。鄧小平死後,江核心真正成為共黨的中心人物,上麵沒有人能對他指手畫腳。他既然能推出個“三個代表”,徹底顛覆過往的馬列正統理論,完全可以更進一步,在中國推行憲政改革。可能是因為受到他自身世界觀的限製,抑或是黨內極左勢力的強大製肘,他終究碌碌無為。

在胡錦濤即位前,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這個人身上,以為他會新官上任三把火,從原來的默默無聞變成大刀闊斧。可是,很快人們便失望地慨歎:胡哥隻是個傳說。

其實,到了胡錦濤這一代,黨內再也沒有一言九鼎的人物了。首先,胡錦濤上麵有健在的太上皇江澤民,還有其他6個退休的老常委。胡錦濤就像個小媳婦,幹什麽還得看他們的臉色。其次,胡錦濤隻是九常委之一,不是什麽核心,他也沒有什麽豐功偉績值得炫耀而搖身一變成為核心。中共的任何重大決策必須九常委全體同意才能通過,胡本人根本沒有什麽決策權。第三,到了胡接班時,中國國內的政治氣候也有了一些變化,對貪汙腐敗不滿的情緒空前高漲,改革開放的好處幾乎被人忘卻,維穩任務空前艱巨。另外,國內左派勢力進一步抬頭,有向改革派反功倒算的架勢。可以說,胡錦濤這十來年隻是窮於應付,根本無暇他顧,更不用說推出什麽大張旗鼓的改革。所以,他說“不折騰”是真心話,他根本折騰不起,也折騰不動。

可以想見,胡錦濤之後的習近平可能更加無所作為,個人權威會一代不如一代。中共的集體領導當會名副其實,不可能再出現強人政治。所以,中國大陸今後不大可能出現蔣經國式的人物。不錯,這是件好事,中國不會再出現個人崇拜了,免除了大起大落的隱患。同時,這也是壞事,中國也同樣不會出現對改革發揮“臨門一腳”功效的領軍人物。

(本文為此係列最後一篇。謝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