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詩詞做你的人生旅伴
文章來源: 阿夏2008-01-06 18:28:09

人生是孤獨的。從出生那天起, 就“從此天涯孤旅”。雖然我們有父母兄弟姐妹老師同學死黨密友夫妻兒女等等等等, 但是, 這一切並不能完全填充一個人生活中的空白。就象一個億萬富翁, 他也不能完全擺脫貧困的感覺, 因為人生有金錢無濟於事的時候。在溫飽問題大體解決之後,人的需要其實是有限的, 不過是一點理解, 一點安慰, 一點自我表現和欣賞。這一點有限其實也是無限。有時候,即便最親愛的人躺在身邊, 你還會覺得孤單,荒涼,無所依托與寄托。這時候,一句詩詞, 也許就能夠溫暖你,支撐你, 如果你對詩詞有足夠的深情。詩詞不負有心人, 由古如此。

好的音樂, 必得有人演唱或者演奏一下, 才能有好的效果。 美術作品也得要親眼目睹才會被震動。靠腦子的記憶一般是喚不起新鮮感受的。 唯有文字,特別是詩詞的精美文字,悄悄從你心底冒出來就是原汁原味, 活色生香, 一箭穿心。 不需要文字以外的任何表演和加工。從來的詩詞朗誦都是作踐, 惟有從你自家心裏升騰起來的吟誦, 才讓你陶醉。 或者, 隻需要看到, 甚至想到那些文字,就能讓你寬慰, 讓你忘憂, 讓你灑脫, 讓你堅強。詩詞能滲透到人的情感的所有領域,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詩詞是一大筆財富。 你是幸運的,如果你懂中文。因為你可以沒有多少障礙去繼承這筆財富。 如果你懂中文, 卻忽略了去繼承詩詞,那是多麽的不幸。詩詞象天上的太陽,不怕分享的人多。 但是曬多曬少卻是各人自取的。祖祖輩輩, 那麽多聰明傑出的人, 讀詩詞, 寫詩詞,傳詩詞。小孩子讀“床前明月光”,幾乎是一種祖訓。不過是為了把這筆財富傳遞下去。 這個傳遞包括對前人作品的學習和現代詩詞的寫作。寫作, 就包括形式和內容上的改革和創新。每個時代的文化人都在這塊園地耕耘,收成有不同,耕作從來沒有中斷過。

詩詞不光是平平仄仄按一定規律的堆砌, 就象歌曲不光是音階機械的組合一樣。重要的是內容,是效果。格律詩詞比基本沒有一定格律的古體詩流傳廣泛,因為格律有車輪和翅膀的作用。但是車輪沒有裝好, 就是負擔, 就是鐐銬。不會化妝的人化妝後一定會比不化妝還難看,但是, 不能就因此否定化妝。形式相對內容雖然是第二位的, 但是對好的形式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止。

試想, 如果沒有詩詞, 沒有《沁園春。長沙》, 沒有“北國風光”, 沒有《蝶戀花。答李淑一》,毛澤東的一生會怎樣的黯然失色?事業還是那樣的事業, 然而沒有詩詞的點綴。 一樣打了勝仗, 活捉敵首, 但是沒有寫“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不要說毛本人, 我們都會為他遺憾, 為我們的民族遺憾。在某種意義上, 毛的詩詞比他的事業更讓人牽記。傳說毛參加陳毅追悼會, 就盯著某位老先生撰的挽聯看(挽聯可算是詩詞的一個變種), 連連稱好。詩詞是他人生的旅伴,比誰都更知心。

讓詩詞做你的人生旅伴, 這是一種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