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誰的一部分?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24-04-07 04:39:30

台灣是誰的一部分?       

台灣發生7.2級強烈地震之後,南美國家玻利維亞外交部發表聲明向“姐妹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聲援”,引發台北方麵的強烈不滿和抗議。

台灣外交部官方X賬號4月6日發帖指責玻利維亞充當“邪惡的、擴張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可悲傀儡,北京說跳你們就跳”。台灣外長吳釗燮在帖文中寫道:“和台灣一樣,玻利維亞也不是共產主義中國的一部分。不多也不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一個中國原則是在中國人民捍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義鬥爭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動搖的事實和法理基礎。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關台灣的全部事實和法律證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八九五年四月,日本通過侵華戰爭,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霸占了台灣。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國政府在《中國對日宣戰布告》中昭告各國,中國廢止包括《馬關條約》在內的一切涉及中日關係的條約、協定、合同,並將收複台灣。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中美英三國政府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應將所竊取於中國的包括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在內的土地,歸還中國。一九四五年,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後來又有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八月,日本宣布投降,並在《日本投降條款》中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政府收複台灣、澎湖列島,重新恢複對台灣行使主權。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國際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民國從此結束了它的曆史地位。這是在同一國際法主體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新政權取代舊政權,中國的主權和固有領土疆域並未由此而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國的主權,其中包括對台灣的主權。

國民黨統治集團退踞台灣以來,雖然其政權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稱,但它早已完全無權代表中國行使國家主權,實際上始終隻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當局。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

針對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等人,在美中高層會談時提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此台灣主權扭曲事實的説法,大陸委員會今(21)日嚴正反駁,重申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台灣從來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更不可能是,台灣的未來與發展隻有2300萬台灣人民有發言權與決定權。

  陸委會強調,政府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堅定扞衛國家主權與台灣民主,立場堅定一貫,獲得國際社會及台灣民眾的肯定與支持。我們再次呼籲中共當局正視兩岸現實與台灣民意不接受其政治框架的事實,停止使用軍事威嚇及外交打壓的對抗手段對台壓迫,務實透過不設前提的溝通對話,化解政治分歧。

曆史關係 要比北京所願意承認的更加複雜

格裏特·範德威斯(Gerrit van der Wees)博士 (本文最初發表於 2020 年 12 月 1 日版的網絡新聞雜誌《外交家》。)

2020 年 11 月,美國國務卿彭佩奧接受電台采訪時的發言引起軒然大波:“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裏根政府製定對台政策時就已承認這一點,並且美國已經堅持了 35 年。”

自 1949 年在北京成立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擁有過台灣的主權。台灣始終維持獨立統治,首先是由意圖“光複大陸”的蔣介石政權統治。自1990 年代初以來,台灣一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他們希望被承認為國際大家庭正式和平等的一員。

具體而言,在美國總統裏根 1982年 7 月頒布的《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中的一項條款指出,美國“沒有改變其對台灣主權的立場”。

裏根提到美國根據 1951-1952 年《舊金山和平條約》(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的結果認為台灣的國際地位“未確定”的立場。根據該條約,日本正式放棄對該島的主權,但未確定將主權交還給誰。大多數國家在1951年的和平會議上都認為,台灣的地位需要根據《聯合國憲章》所載的自決原則在適當的時候予以確定。

明清時期,台灣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中國關於台灣是“國內”問題,並且台灣自明清以來一直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觀點的可信度如何?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代表來到台灣時,他們沒有發現任何 1368 年至 1644 年期間統治中國的明朝曾實施行政管理的痕跡。事實上,1622 年在珀斯卡多爾群島(現在的台灣海峽)建立了一個小堡壘的荷蘭人曾被明明熹宗要求“離開我們的領土”。於是荷蘭人移居到當時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地方,並統治該島長達 38 年來,建立了台灣第一個行政機構。因此,台灣當然從來都不是明朝的一部分。

1662 年,明朝追隨者鄭成功逃離新成立的清滿王朝,帶著 400 艘船隻和25,000 人從福建海岸出發,圍困了荷蘭人的澤蘭迪亞堡。九個月後,荷蘭人投降了,鄭成功在台灣西南角建立了他的統治。這種狀況持續了 21年,直到他孫子在 1683 年的澎湖海戰中向清朝投降。鄭成功和他的家族曾統治台灣,他們是獨立的南明郡王國,而不是當時已不複存在的明朝的一部分。

清皇帝的目的是摧毀鄭成功叛亂政權,而不是征服台灣島。康熙皇曾在 1683 年說過,“台灣不在我們的帝國範圍之內,這不是大問題”。他甚至曾提出讓荷蘭人重新將其買回去。或許對北京當今的統治者而言,這不是一個令他們感到舒適的事實。

但那一年的確開始了一個長達 200 多年的時期,台灣受北京的滿族統治者統治(主要是作為福建省的一部分間接地接受統治)。但在清朝統治下,曾出現100 多次有記錄的叛亂,有些需要 5 萬多人的兵力去平定。台灣曆史學家將其描述為:“每三年一次起義,每五年一次叛亂。”當地人認為滿族是外國殖民政權,他們不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1887 年,在清朝末期,北京的滿族統治者決定將台灣的地位從福建省屬地升級為正式的中國省份。這主要是為了遏製法國和日本在台灣建立殖民地的企圖。北京任命的巡撫劉銘傳在開發台灣島方麵做了很多工作,他引入了電力,開通了基隆至南方的鐵路,並建立了電報電纜網絡。但這種現代化進程隻持續了八年。

接下來的情節或許更能說明問題。1894-1895 年日中戰爭日本勝利後,北京的清政府根據《馬關條約》(Treaty of Shimonoseki)同意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台灣的精英,包括巡撫唐景崧站在了當地紳士一邊,宣布成立獨立的福爾摩沙共和國,以防遭到日本吞並。

由於日本軍隊壓倒性的優勢力量,這個共和國的壽命很短暫。但日本的確遭受到了重大抵抗,特別是台灣中部和南部的當地民兵的抵抗。這支正規軍的領導人是著名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他曾領兵 10 萬。

台灣於 1895 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在接下來的 20 年左右的時間裏,當地的閩南人、客家人和土著居民發生了許多反抗日本統治的叛亂和起義。但日本人為改善基礎設施做了很多的工作,他們修建了道路、鐵路、港口、醫院和學校。到 20 世紀 20 年代,台灣島已成為一個繁榮的模範殖民地,擁有良好的教育係統和醫療保健,但實行嚴格的治理。

一九二零年代和一九三零年代,蔣介石和毛澤東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戰鬥,國民黨和共產黨都不關心台灣。事實上,據報道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曾表示支持台灣的獨立——當然,是從日本的統治下獨立。

他們各自的立場在 1942-1943 年開始改變。當時在 1943 年 11 月開羅會議的籌備過程中,蔣介石開始聲稱台灣應“回歸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不甘落後,他們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因此,台灣成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即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敘事競爭的棋子。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後,台灣的官方地位變得模糊不清。在 1949 年,台灣被正式視為由中華民國代表盟軍占領。其地位之後將通過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條約來確定,該條約最終成為《舊金山和平條約》(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美國政府並未正式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台灣顯然曾經由蔣介石的國民黨部隊和中華民國管轄——盡管他們曾麵對一些挑戰。

當然,國民黨政府自己采取的立場是,台灣在1945 年 10 月 25 日“光複紀念日”已經“回歸”中國。但美國政府從未承認這一立場。美國的一些人,比如陸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繼續推動在聯合國主持下舉行全民公決,但在麥克阿瑟被美國總統哈利·杜魯門 (Harry S. Truman)解職後,沒有人遵從他的建議。但這種辯論表明,美國在那個時期並沒有采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

顯然,“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說法無論如何都令人懷疑。它一直是,或者說主要是處在中華帝國的外圍。

從近代史可以很明確地看出,1949 年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或稱台灣)經曆了非常不一樣的道路。台灣已經從蔣介石和國民黨統治的壓迫性專製政權演變為充滿活力的民主政權,曾經的反對黨民進黨現在既掌權總統府,又在立法機構占多數席位。這個國家有自己令人驕傲的曆史,他們已建立自己作為台灣的身份認同,並渴望成為國際社會正式及平等的一員——由於中國國民黨和中共針鋒相對的敘述,這一角色一直遭到否定。從這個意義上說,蓬佩奧反駁這些敘述,認可台灣擁有自己的權利、自己的光彩——他理應為此受到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