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23-05-26 09:38:43

俄羅斯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

上世紀五十年代從政治經濟體製建設項目到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在中國都能找到蘇聯的影子,那時候流傳的一句家喻戶曉的口號,“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國家,它以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模式實現了現代化,中國革命是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展開,並取得勝利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壁壘分明,中國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軍事包圍,經濟封鎖和外交孤立,新中國隻能采取蘇聯模式,隻能向蘇聯一邊倒。

在五十年代,許多中國人認為蘇聯人吃的都是牛奶和麵包,住的是公寓看著芭蕾舞,工人都是在現代化的廠房中生產,農民都是在集體農莊裏勞作,蘇聯的一切都是先進美好的,年輕的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選擇一個好聽的俄羅斯名字,人們唱著《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閱讀的更多的是從俄語翻譯過來的書籍,朗誦的是高爾基的《海燕之歌》和馬雅科夫斯基的詩歌,年輕人的偶像是有著鋼鐵板意誌的保爾柯察金。“做套列寧裝留著結婚穿”,這句話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年輕人當中是頗為流行的,最時尚的著裝是列寧裝,不分男女,當然女孩們還在流行穿著布拉吉,這是連衣裙子的俄文的發音,在城市的公園裏,大學校園裏,常常能看到人們穿著列寧裝,布拉吉在跳交易舞。

在中南海的周末舞會上,中央領導人也常常是在蘇聯的舞曲聲中起舞。

五十年代的中國青少年又是伴隨著蘇聯電影成長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麵的保爾柯察金,《青年近衛軍》裏的奧列格和柳芭,《夏伯陽》裏麵富而曼諾夫,《偉大的公民》裏的基洛夫,《革命搖籃維堡區》裏的馬克辛,《真正的人》裏的無腳飛將軍,《鄉村女教師》中的瓦拉瓦西裏耶夫娜,還有《卓婭》中的卓婭和舒拉,都是為當時的青少年所熟悉的,中國的大學也深受蘇聯的影響。1952年開始,蘇聯的教育就引進了中國,全國的高校實行了院係調整,清華大學的文科學院並入了北大,成為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北大則成為文科大學,大學教科書沿用了蘇聯的教育大綱,學習俄語就蔚然成風。

最初的盟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蘇聯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年底,毛澤東赴莫斯科訪問,並在蘇聯停留兩個多月,參加了斯大林70歲生日慶生活動。事後毛澤東抱怨受到斯大林的冷遇,以及簽約會談進展不順利。1950年2月14日,毛澤東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兩國結為盟友。蘇聯“老大哥”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被外界視為中蘇關係的“蜜月期”,雙方簽署了一係列協定,蘇聯從貿易、高等教育、核技術、工業等一係列方麵向中國提供資金、物資和人員的援助,以幫助中國建立完整的工業體係。中國政府1953年針對經濟發展製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在蘇聯的幫助和策劃下出台的。毛澤東強調要在各方麵向蘇聯學習, “蘇聯共產黨就是我們最好的先生”。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於10月出兵參戰,直接與美國主導的聯合國部隊對抗,中國稱之為“抗美援朝”。蘇聯沒有直接參戰,但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和資金援助。1953年6月南北雙方簽署了板門店協議:規定朝韓以北緯38度線為界停火,這固化了朝鮮半島的分裂格局。

1959年9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活動。當時中蘇領導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和戰略利益方麵的矛盾就已顯現。1960年莫斯科召回援華的全部蘇聯專家,廢除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各項協議。北京則對蘇聯的“修正主義”以及蘇共的對外對內政策展開了長期的尖銳批評。

中蘇交惡

勃列日涅夫任蘇共領導人後,中蘇關係依然處於對峙勢態。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兩國間幾乎停止了所有交往。1967年,紅衛兵曾衝擊蘇聯駐北京大使館。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後,中國人抗議“蘇修社會帝國主義”。

進入70年代後,中國開始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改善關係,1972年尼克鬆訪華開啟了中國向國際社會開放的大門。1980年代的蘇聯,則因入侵阿富汗遭到西方國家更嚴厲的製裁和對抗。1980年莫斯科舉辦奧運會,中國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抵製陣營。

關係正常化

在蘇聯末期,中蘇關係有所緩和。從1982年10月至1988年6月,中蘇兩國政府特使就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進行了12輪的磋商。1989年5月,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同鄧小平會晤。雙方在北京發表了《聯合公報》,標誌兩國關係正常化。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宣布承認俄羅斯為蘇聯的繼承者。兩國最高層之間開始恢複往來。1999年,《關於中俄國界線東西兩段的敘述議定書》簽訂,遺留已久的邊境劃界問題基本得到解決。2001年普京上台後,俄羅斯與中國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定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0年,兩國確認"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進入新千年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北京和莫斯科都有意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金磚國家”(BRICS)峰會、上海合作組織(2002年成立)這樣的多邊平台為此提供了機會。

習近平和普京這兩位威權專製領導人,有著相似的大國政治信念。在堅定鞏固自身權力的同時,也都希望打破美國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2022年2月普京訪問北京、出席冬奧會期間,中方強調中俄“友誼無上限、合作無止境”。

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在國際上備受製裁和孤立。但中國始終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而指責美國和北約應為衝突負責,反對製裁,呼籲重視俄方的“安全關切”。同時中國大幅擴大從俄羅斯的進口,特別是能源進口。2023年3月,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成為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首位訪俄的大國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