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移民怨憤難民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16-02-28 11:35:05

為何移民怨憤難民

 

作者: 謝盛友

 

8000萬的德國人中五分之一都有移民背景,也就是說,他們自身、父母,或者祖父母都有可能是通過移民方式來到德國。2015年年底,由民意研究機構YouGov受《周日世界報》(Welt am Sonntag)委托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40%有移民背景的德國人認為不應該接受這麽多數量的難民,沒有移民背景的德國人中45%也這麽認為;另一項對比差距就更小了:24%有移民背景的德國人認為根本不應該再繼續接納難民,持同樣想法的沒有移民背景的德國人比例為25%。

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國公民對德國境內因戰亂新湧入的難民、移民往往內心無名怨憤,雖然他們中許多原本就是難民出身。 為什麽?

無名怨憤(Ressentiment)是尼采著作中的一個關鍵概念。來自一個法語詞匯,指經濟上處於低水平的階層對經濟上處於高水平的階層普遍抱有的一種積怨。或因自卑、壓抑而引起的一種憤慨。

班貝格大學的社會學家弗裏德裏希•黑克曼(Friedrich Heckmann)解釋說,這種移民反難民的現象由來已久。移民帶著自身的偏見來到這裏,並將其保留並加以發展,這些偏見不但針對其他的移民團體,甚至還針對社會的多數群體。他還記得90年代來自前蘇聯的移民,帶來非常根深蒂固的偏見,比如反對穆斯林。安定下來的移民往往仇視新來的移民。人們從美國這個典型移民國家就可以看出來,大多數移民往往反對接受更多移民。

比如上世紀90年代德國的土耳其裔移民總是異常激動地反對後來的400萬東歐移民,這種群情激憤源於,在他們眼中這些新來的移民不需要像他們剛來時那樣艱辛的掙生活,一切伸手即得:社會融入課程、實物救濟、語言班、置房安家救助以及獲取德國公民身份。

其實,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一個人把自己的考慮或利益置於別人的利益之上。人都有嫉妒心,羨慕並意識到自己的身份、成就或財產等不及別人,並且渴望得到或希望其他人缺乏這類物質或享受。忌妒心重的人通常具有比較強的攻擊性以及反社會的傾向,會去扭曲事實導向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也比較會參與暴力事件與欺淩變成加害者,因此經常出現“自我保護” 。人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無意間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心理防禦機製本身越原始,其效果越差;離意識的邏輯方法越遠,則越近似於變態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製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礙,過分或錯誤的應用心理防衛機製可能帶來心理疾病。


“自我保護”不是蓄意使用的,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防禦機製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於受傷害。


黑克曼教授說,德國早前發生的移民危機和現在的可以相提並論。1992年來了150萬移民,發生了針對難民的暴力事件,包括嚴重的縱火和謀殺。采取了更嚴厲的難民政策使移民減少後,情形才慢慢開始平複。危機的根源是一種對競爭的恐懼以及對失去現有所得的恐慌,認為新來的移民可能會對“老移民”的所占所得造成威脅。“老移民”和新移民在共同或相似的資源上具有競爭關係。這種敵對在社交網絡上也隨處可見。難民通常被貶稱為“反社會的寄生蟲”、“懶漢”或者“強奸犯”。

但是,YouGov的問卷調查顯示,86%的德國人真正欣賞靠自己的本事在德國打拚出一片天地的外國人。真正有實力,有學識的人,德國人是很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