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折騰翻譯還是翻譯折騰人
文章來源: 謝盛友2009-01-12 07:29:13



謝盛友:折騰翻譯和翻譯折騰


閱讀了有關胡錦濤的“不折騰”折騰了翻譯人員的文章,感慨萬千。作為一個雙語工作者,三十年的“苦大仇深”,真是一言難盡。“不折騰”的翻譯,外行人看熱鬧,我們這些“內行”人未必就能看出門道。

Agent,這個詞用得甚多,但在不同語境下,具有的意義差別甚遠。在法學或經濟學中,當與principal相對時,是用來指“代委托、代理”的意思,但是在道德哲學則並非如此,而是指的是具有能動性(agency)的行為者的。在英文中這兩個詞背後是相通的,代理人與行為者都要主動去做事的意思。
Realism 這個詞在中文中翻譯成“現實主義” 、“實在論”、“寫實主義” 等,在哲學中主要指一種形而上的立場,即指實在論,但當用於法學中時,主要是代表一種法學流派,即法律現實主義(legal realism)。盡管用的是同一個詞,但意義是大不一樣的,還有positivism,盡管現在很多人不管是在哲學中還是法學中都譯為實證主義,但兩者的意義是相差甚遠的。
plausible,這個詞在字典裏一般翻譯成“似乎有理的”、“花言巧語的”、“似是而非的”等,但在學術論文中的用法卻恰恰相反,恰恰表示是可行的、合理的或講得通的,主要是用來形容一種觀點或理論體係的。

以上是翻譯折騰事,以下是翻譯折騰人。

過去我寫過《一國兩字》(簡體字和繁體字),今天我說“一國兩譯”。
大陸人“齊美爾”,台灣人非要“西美爾”或“齊默爾”(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1858年3月1日生於柏林,1918年9月28日逝於斯特拉斯堡,又譯為西美爾或齊默爾,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主要著作有《貨幣哲學》和《社會學》。是形式社會學的開創者。)

大陸人“達芬奇”,台灣人非要“達文西”。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譯達文西)

以上是翻譯折騰“死”人,以下是翻譯折騰“活”人。

大陸人“布什”,台灣人非要“布希”。
大陸人“戈爾巴喬夫”,台灣人非要“戈巴契夫”。
管你“布什”還是“布希”,也沒幾天總統好當了,反正美國已經奧巴馬了(台灣人非要“歐巴馬”)。

以上的翻譯折騰人,隻是表麵折騰,閱讀到了,大家都知道翻譯表達的是什麽。以下是實實在在地折騰活人。

德國的大學學位製度與英美的不一樣,主要是沒有學士學位這一檔,本科就是碩士,讀博士學位時才叫做研究生。中國的德漢詞典把Diplom翻譯成學士學位,從改革開放開始,一共折騰了幾萬留德學生,把他們折騰來折騰去。
在德國修完專業課程,完成畢業論文,通過畢業考試,即可獲得相應的學位。畢業考試根據不同學科分為高校考試、國家考試和教會考試三種。大學的理科、工科、經濟學和社會學某些專業的學曆文憑為Diplom;語言、文化、法律和部分經濟、社會等人文學科的學曆文憑為Magister/Magistra Artium (M.A.);考取教師、律師、醫生和藥劑師等則授予“國家考試 (Staatsexamen) 證書”。應用科學大學的學曆文憑均為Diplom (FH)。藝術和音樂院校的學曆文憑為Magister或相應的證書。

八十年代初,浙江大學少年班派來德國留學的學生苦讀五六年後,獲得Diplom學位,回國後被當成“學士”派用場,個個不滿意,個個再度折騰返回德國工作。
二十年前我剛到德國就撰文指出,德國的學位製度要改革,不然你拿個Diplom在世界上找工作,人家不懂你這是什麽學位,也不僅僅是中國人看不懂,全世界人也搞不清楚。現在德國真的改革了。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任我舉辦“回國就業研討會”,在會上同學問我:“謝老師,我們的Diplom,在國內被當成學士學位,怎麽辦?”
我回答:“請你們到大使館開張介紹信,證明Diplom是碩士,不然你們去找張玉書(他主編德漢字典)算賬。”
“我是Diplom,又不是要飯的,幹嗎找工作要介紹信?”來自安徽的小黃這麽說道,折騰得與會者個個苦笑。

從2004年開始,德國許多高校對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作了調整和改進,很多專業設立了用英語或英、德雙語授課的國際課程。此外,攻讀學位也是全新的途徑,設立“學士” (Bachelor) 學位(一般三年),接著攻讀“碩士” (Master) 學位(一般兩年)。如果你獲得“碩士”學位後,成績優秀還可以繼續攻讀“博士”(Doktor) 學位。

當然,現在國內的人才市場已經“麵目全非”,再加上金融海嘯,連華爾街的高級人才都往國內跑,你德國的Diplom,不管是碩士還是學士,都要真才實學,才管用。


寫於2009年1月12日,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