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諸蕎麥麵紀行
文章來源: 末吉2006-07-23 05:31:45


そば、うどん、ラーメン在我個中國人看來都是麵,而日本人卻會常常我,中國有沒有そば?有沒有うどん? そば、うどん、ラーメン,或材料不同,或形狀不同,自然是不一西,精致的日本人將其分得清清楚楚。不太喜麵食的我麵沒有多大的研究,對這主食一道二,日前的之行卻我有了一次手打麥麵的體そば多少有了一點印象。

朋友邀我去參加他町內會組織的一日遊,巴士將我們載到了的小--一個我從未注意小地方。京有很多そば連鎖店,我一直好奇它的名稱,卻從未去吃,原來そば之名正是來自小之城。

位於淺間山腳下的小諸城起源於平安至鐮倉世代,是信濃的名城,其城址懷古園(又稱醉月城)春夏秋冬四季演繹著古城的浪漫。古城的附近有一幢4層樓的建築“草笛明日香”,它的3樓即是我們去體驗手打蕎麥的道場,我們一行40人左右,被分成4人一張大桌,圍裙、蕎麥粉、水和擀麵杖等早已被準備好,就等著我們的到來。穿上圍裙,洗完手,我們聚集在一位長者的身邊,聽他講述蕎麥,看他示範和麵、擀麵、切麵……

我們用的蕎麥粉來自於他們自己的園地,由於現在不是用人工收割,而是用聯合收割機收割,所以粉會飛散,這樣就低於他們想要收割的目標數,他們準備再擴充幾畝地。隨著蕎麥的營養價值逐漸被科學地認知,日吃一碗蕎麥麵有益於健康的說法開始盛行,蕎麥作為一種健康食品應該是大有作為的。7分蕎麥、3分小麥作出來的蕎麥麵最恰到好處,我們的小盆裏放的500克的蕎麥粉就是按這個比例配置的,500克粉對200克的水,夏天因為濕度高,180克的水就行了,冬天濕度低,則需要220克。

手打麵的第一步是和麵,將水倒入粉中時,需右手攪合粉讓盆轉起來,左手再倒水,這樣水才能平均倒入粉中,倒完水,就可以和麵了,和完之後,要讓麵休息一會。

讓麵休息的時候,長者又開始給我們開講起來,他不光講如何打麵,而且還講他的開店故事,講他與學術界的聯係…… 娓娓道來,他已經超出了一個普通的職業麵人。他講的很多技巧,我聽了、看了,還是沒有能全部記下來,所以我自己打麵的時候,就漏了幾個步驟,結果攤開的麵不一會兒就有洞了,那個90cm長的擀麵杖怎麽也不聽我的使喚,最後隻好蒙混過關。我們親手打的麵,三分之一成了我們的午餐,三分之二被裝入飯盒帶回家享用。

去小諸之前,我對此次旅行並沒有作任何的事前調查,回來之後,我查一下網頁,才知道那位親自教我們打麵的長者盡是擁有6家蕎麥麵店的中村社長,他們一家人都從事麵店經營,兒子、女婿個個都是蕎麥麵職人。中村家經營的這個蕎麥麵體驗道場每年要迎接來自首都圈盡7000人左右的小學生來體驗打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觀光客來此體驗。因為道場就在古城邊上,體驗完打麵,又可以遊覽古城,一舉兩得。中村社長在此建起道場,真的非常高明。

中村社長從打麵開始,還開發新的蕎麥麵品種,還著書立說,還設立“蕎麥之花文學獎”,好厲害的一位長者! 他親自為我們這些偶爾來體驗一下打麵的人講課,已經令我驚訝,一個蕎麥職人能做到事業家,能做到文學創作讚助者,更令我佩服! 怪不得被成為“永遠的文學青年”的中村社長講打麵時,能談古論今,頭頭是道,這次手打蕎麥麵之行讓我領略到了一位真正的長者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