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歸路,回不去了!
文章來源: 凜子2014-06-27 14:15:01

不歸路,回不去了!

越是和家人老友交談,相處,時間越長,就越是清楚地看到其實自己心裏的另一個聲音是在說,別了,溫哥華,知道自己是再也回不去了!我這樣說其實和前麵說的殊路同歸並不矛盾,也並不是要反駁前麵的話,因為同歸和不歸路這兩者是並存的,如同人的左半腦和右半腦,各有各的職能,各管各的事。

記得以前聽到一個故事,說是一位奮鬥一生的大佬富翁老了以後回到家鄉。在海邊遇到一位坐在船上垂釣的老人,不禁感慨:我折騰了一輩子,終其一生的夢想不過就是能象你一樣,就這樣曬曬太陽,釣釣魚……。那你真的很傻,漁翁說,我一生下來就在這裏,哪也沒去過,每天都在這過著你終其一生夢想的生活,那我這輩子真的值了!

自從聽到這個故事我心裏就一直嘀咕,是啊,假如我終其一生就呆在北京,活得說不定比現在更神氣;假如我終其一生就活在貴陽,生活質量也不會差到哪去,幸福指數或許能更高;假如我終其一生隻在青島生活,就算哪也沒去過,也會自豪地以為人人都羨慕自己;如果我生下來就在利物浦,那就可能連北京在哪都不知道,每天吃著薯條炸魚就以為全世界的人都這樣過,以為踢贏一場足球賽就是生活的全部……。可是我畢竟沒能那樣活,我離開了北京,離開了貴陽,離開了青島,離開了利物浦,人生的路就像是旅途不停變換的風景,新鮮是新鮮了,可是同時也一路留下了遺憾。說到這,我老是忍不住會想起那句話:You never cross the same river twice,這句話不知該怎麽翻譯?“你永遠不可能兩次趟過同樣的河 ” 這樣翻,字麵上來說不能說錯,可是意思說明白了嗎?河仍然是那條河,可是水不再是當年流淌的水,是“物是人非”的意思,所以我想,翻譯成“物是人非”也許更明確,但是又失去了原句的生動的意象。有時候不同的語言表達就是有不能完全取代的時候。

親人也好,朋友也罷,最牢固的關係還是要靠一種相互依存的方式來維持。沒有比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一隻手來得更踏實自然。以前的感情基礎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別人需要你幫助關心的時候,你卻遠山遠水地在天邊站著,再有滿心滿腦的感情有何用?!你一旦選擇了離開,你就得知道,你回不去了,你與親人朋友的關係永遠地打上了一個破折號,或者省略號,或者,了不起,最多偶爾有一個短暫的驚歎號。

雖然自古就有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種說法,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是走到了人生的終點才散的。對於體會聚少離多的我,隻能期盼將來聚得多一點,離得少一點了。這聽起來有點矛盾,除非我停止出發,徹底回歸,永遠不再走哪,不再離開,否則怎麽可能隻有聚沒有離?!

可是我也知道,一步跨出去便是天涯,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