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憂鬱症的一劑良藥----媽媽咪呀
文章來源: 凜子2012-01-16 06:25:06


治療憂鬱症的一劑良藥
----媽媽咪呀

 

昨天打開電視,發現BBC第三頻道正在播音樂劇“MAMAMIA”。心裏一陣高興,趕緊坐下來,正好演到Donna的那倆閨蜜一起唱那首“Youare the dancing queen” , 多麽棒,多麽蠱惑人心的旋律!早就聽說這部音樂劇超級好,但我並沒有放在心上,以為不過就是百老匯人折騰出來的鬧哄哄的鬧劇罷了。後來拍成了電影我也不知道,結果我在中國去紹興玩的時候,居然陰差陽錯地在住的飯店裏看到了。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好,後來又在飛機上看了一遍,此刻看著仍然興趣盎然。如今有多少片子還可以經得這樣看!這部電影是2008年才根據同名百老匯音樂劇改編成電影,上映後據說第一天英國就創了個首映最高票房紀錄六千多萬英鎊,美國,加拿大也是打破了多少億美元的票房紀錄。反正我也記不清了,總之是大火了一把。不知為什麽我當時卻並不知道,或者說聽說了也沒在意,(我沒來得及在意的事是太多了,而且最近還越來越多。)這部劇真是太棒了,讓人看了又想哭又想笑,又心酸又溫暖,又滑稽又可愛,又懷舊又時尚。據說當初音樂劇在百老匯上演時,每一場結束時觀眾都會瘋狂地和演員一起又唱又跳,我完全相信,如果我在場我也會。它用音樂舞蹈劇情整個把你的喜悅細胞打開,讓你瘋狂,讓你情不自禁……。

要說這個故事本身也並沒有什麽新意,一個曾經熱情奔放的年輕女孩與三個男人發生了戀情,結果雖然有了孩子,卻沒有留住孩子的父親,最要命的是,她甚至都不確定誰是孩子的父親。不過,反正都沒有男人,誰是父親就顯得不重要了。她一人在希臘的一個小島上開了一家小旅館,苦撐經營,含辛茹苦把女兒養大。如今女兒要結婚了,在父親缺位的家庭裏長大的女兒,內心卻極其渴望有父親的手牽著,把自己嫁出去。 女兒偷看了媽媽的日記,知道她曾有三個男朋友,便背著媽媽邀請這三個男人前來參加她的婚禮。故事由此展開。

古往今來單身母親的故事太多了,男人不負責任地播種,女人差強人意地承受後果,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式的女性堅強已經是屢見不鮮,不足掛齒。那麽“媽媽咪呀”又怎能把這樣一個俗套的故事弄得超凡脫俗呢?

當然這首先必須感謝阿巴樂隊(ABBA)的音樂,沒有他們的音樂,沒有那些膾炙人口的旋律,觀眾就難以如此的為之瘋狂。但是如果沒有卡瑟琳溫馨的故事把這些曲子連貫,那再好的音樂再好的歌曲也隻是音樂歌曲而已。第二,劇作者用媽媽和女兒,來表現兩代人在愛情婚姻人生觀念上的碰撞;用三個媽媽同時代的男人和兩個媽媽的閨蜜一同滿足了那一代人懷舊的情懷;同時還展示了某種像昆德拉所說的人生的輪回,曆史即使重演也不會再是簡單的重複。作者用她的智慧聰明讓故事發展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妙趣橫生。

媽媽唐娜年輕時正逢嬉皮士盛行,打破禁錮性解放的年代。她熱情奔放,迷戀流行歌曲並且還創建了自己的搭檔組合,風靡一時。當然她也為自己的輕率付出了代價,男人們離自己而去,二十年自己獨自把女兒帶大。這的確讓人心酸,每個女人都不希望這樣,但說實話,這也並不比結了婚又離,或者一次浪漫愛情也沒經曆更令人沮喪。

女兒長大了,二十歲,從來都沒離開過這座小島,從來還不知道外麵的世界,還不知道什麽是生活就決定要結婚了。媽媽唐娜說實話並不希望女兒這麽早就結婚,試著勸女兒三思。可是女兒回敬她一句,我就是要結婚,我可不想讓我的孩子不知道父親是誰!她對母親戀愛觀的挑戰令母親黯然神傷。性解放之後的一代渴望的是傳統家庭的回歸!非常有意思。

無論如何,唐娜在二十年之後與年輕時的戀人不期而遇確實差點讓她崩潰,就連和她一起長大變老的閨蜜們也沒見過她如此地絕望。但是當她們知道其原委後,一首曾經讓她們為之瘋狂的“Youare the dancing queen”就又讓她重新振作了起來。有什麽不得了的,不就是三個臭男人嘛!二十年,雖說她不再是窈窕少女,雖然現在最多也就是個風韻猶存,但是,那又怎麽樣!她和她的三人組合,重振旗鼓,在女兒婚禮前的女人派對上大放異彩,讓全島的居民目瞪口呆,也讓在一旁偷看的三個前男友心潮澎湃……。

現代的女性再也不會是簡·奧斯汀筆下守株待兔的待嫁女,也不會是張愛玲《金鎖記》裏的心理陰暗的七巧,更不會再是古訓一失足而留千古恨的例證再現。經曆了就經曆了,是苦是樂,是福是禍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隻要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幸福隨時都會來敲門。即使生活不可能複製,不可能回到你當初的純淨,但快樂,即使摻拌著辛酸和苦澀畢竟也還是快樂。媽媽咪呀讓人們樂此不疲,它的魅力就在於此。

順便多說一句,那首“Thewinner takes it all”,據說被認為是女人不可錯過的三首歌之一。我以前聽過,覺得好聽,但是隻有在媽媽咪呀中聽唐娜借用這首歌向山姆傾訴衷腸,才會讓你淚流滿麵。

編劇把ABBA的歌徹底地融進了她的故事,令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