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歸苦悶彷徨失落嗎?別逗了
文章來源: 圍觀生活2010-03-04 23:17:16

BY圍觀生活

海不歸的鬱悶造型,對祖國人民有解悶之療效。

早年間,媒體上是為了人民,放棄高薪聘請,毅然回國的故事,現在是為了人民幣,放棄高職,回國發展的故事。

早年間,媒體上是教授一天到晚刷盤子,最後見了圓的就想刷的故事,現在是 中國經濟崛起,與美國呈現巨大反差,華人苦悶去留彷徨的故事。

本來多好的網絡歌曲《媽呀,中國》,一上湖南衛視,刪掉幾句關鍵詞:“江河流著黑水,天空下著黃沙 ”,“可陌生人對我,有時冷眼有時罵 ”,隻剩下看到“車比紐約還多,路比倫敦要大”, 瞪大雙眼媽呀一付失落感十足的傻姑爺形象了。

看來失魂落魄的海不歸,對國內領導,更具觀賞價值

祖國的崛起,就如同看著中國隊奧運會上披金戴銀,我們海外華人,高興還來不及呢,苦悶你個頭啊!俺們當年借錢考TOFEL時候不苦悶,我們剛出國時做萎縮男不苦悶,俺們蹲矽穀邊打餐館邊求職的時候不鬱悶,現在有了“留”和“歸”兩種選擇,反而苦悶了?別逗了。

說到歸和留,咱也認識些成功的海歸,有個龜龜曾是俺師弟,現在國內要轉三個秘書才找的到,大碗喝酒,大口長肉,大塊分金銀。可是這些龜龜的才華,毅力,勇氣,犧牲,和運氣,又豈是你我能比的。他當年海歸,SARS來了,公司關了,回美後,別人都不敢見他,怕傳上。他休息兩天,冒著SARS的危險,又回去了,在機場給我打電話,老大的男人,想兒子想到哭,又無法跟老婆講。他太太又上班,又帶孩子,辛苦誰知?孩子說,爸爸是PHONE DADDY,爸爸隻是電話裏的那個聲音。

這樣的犧牲,換不來成功,那真沒天理了。可要論做張朝陽李彥紅的幾率,比出門被車撞飛的可能性小多了。

俺們選擇了海不歸,也就選擇了小富則安,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電熱毯的生活。打份小工,掙份小錢,少食多餐,忌生冷油膩,他人的錢財是俺的身外之物。生命的有限,讓我們重新審視金錢,時間,精力的分配,講的是個工作生活平衡,視家庭高於一切。弄院子種花,平日鍛煉,周末爬山,帶好孩子帶好老婆,把我們的人生經驗教訓,傳給孩子,在新鮮的空氣裏,隨他們再成長一次,這是俺們的幸福所在。

網友見鳴(謝謝才子的PP)自己建造的中式花房。海不歸們自己動手,樂在其中。

再看看這個:美國數學競賽,MATHCOUNTS 09年前12名裏,八名是老中。這些海不歸家長,也樂在其中吧?



想想自己小時候,老爸獲優秀勞模那事都沒印象了,老爸烙兩餡餅,帶咱去劃船那事兒卻忘不掉。我不願意俺孩子長大後,隻記住俺是個不著家的
PHONE DADDY

金融危機了,就想當然的覺得俺們在敵後工作同誌們都像籠子裏的雞,一隻隻等著被拎出去,還滿口問著“WHY ME。其實現在老中過的比老白老墨老其他都滋潤,裁人也是先砍吃閑飯的,靠手藝吃飯的科技民工,還沒聽說誰餓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呢。老中趁便宜換大房的有之,趁低吸納,娶二房三房的有之。持幣幸災樂禍的有之,見老美賣房子就想問:賣不動吧?什麽時候被沒收,通知一下哈。

再說那《媽呀,中國》作者,我看他比誰都活的滋潤,沒有大把時間,那能創作出那麽多那麽好的歌?沒有大把時間,怎能自己合成,配樂,演唱這些歌?沒有閑情逸致,怎能仔細把玩自己的鬱悶?又怎能把思鄉寫的如此千回百轉,淋漓盡致?

真苦悶的,與其說是歸與不歸的糾結,不如說是中年危機更適合。人生本來就是個丟東西的過程,你丟青春丟理想丟健康最後命也丟了。看透了,活一天樂一天;看不透的,繼續去名利足球場上追球跑,狂奔一生,沒踢上一腳,大氣晚成的希望卻此起彼伏的。

擅長苦悶的,來片烏雲就惆悵,這舉輕若重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想看海不歸苦悶嗎?哭旦路線咱也能走哈,看看文學城網友的海外光棍歌,苦的像不像黃連的根根?藥罐的渣渣?苦菜的花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