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77、78級麵對挑戰
文章來源: 78級興趣2008-06-18 14:53:06
  據《北京日報》一篇文章提供的消息,當年的77級、78級大學生中,今天已有超過20人正在省部級以上的高級領導崗位上任職。這的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因為它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中國黨政高層領導的結構以及代際轉換。不過文章的標題是《中國政壇77、78級現象:文革中的成熟一代》,這卻未免有點嚇人。我自己忝列77級中一員,自然為當年“同桌的你”或“上鋪的兄弟”有此成就而驕傲,但不能接受“文革中的成熟一代”這頂意義可疑的大帽子。
 

 不論身處其中的個人遇到了多少生命中的偶然,77、78級代表了從“文革”時代走出來的一代青年,迅速在改革時代中嶄露頭角,挑起大梁,這的確是一種必然。“文革”後百廢待興而幹部斷代,那幾年的畢業生,幾乎是從敞開的大門進入政府的。與今天公務員考場上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景象相比,77、78級,乃至79、80級,簡直就可以算是定向的幹部培訓班

  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年齡跨度極大,而且普遍具有底層生存經曆。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親眼看到天翻地覆的社會轉變,並痛入骨髓地反思過那些曾經深信不疑的所謂神聖教條。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以近乎自虐的方式來讀書學習。我知道的最極端的事例是,有人從零開始學英語,方法是背《英漢詞典》。背完一頁撕掉一頁,最後一頁撕完,整本字典背下來。

  這就注定了77、78級要出人才。其中有人進入政壇高層,當屬意料之中。不過,是否可以將此概括為“政壇77、78級現象”呢?我覺得,不妨把這種說法看作是一種符號吧。它意味著鄧小平開創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戰略結出碩果,象征了改革大業後繼有人。從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的角度來看,當然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但是,77級和78級太特殊了,他們的經曆和道路是不可複製的。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政壇77”或“政壇78”的關注,既是人之常情上的好奇或羨慕,同時也蘊含著更為深層的普遍關注,這就是成功者的合法性問題。

  除非頭腦實在僵化,不解放思想,否則不會不知道,合法性問題彌漫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並不僅僅是一個政壇問題。大型國企擁有高額利潤,高管們獲得千萬高薪,有正當的理由嗎?也就是,其合法性安在?身家億萬的富豪,其致富的合法性在哪裏?官場上一路春風三級跳的,快速升遷的合法性是什麽?大學教授要分三六九等,區分的標準有什麽合法性呢?對於拆遷戶來說,公家得多少,商家得多少,自家得多少,合法的理由是什麽?對於農民工來說,在北京開會的三位農民工代表,其代表的合法性來源在哪裏?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所謂合法性,就是社會公認。公認是因為大家有明顯的社會共識。社會共識要表現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規則、製度、方法與路徑。一個人按照這樣的規則和製度,經過公平競爭,獲得成功,就像公平競賽獲得金牌,大家都認,輸者心服。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套東西,成功失敗往往伴隨著相分裂的社會評價,嚴重的,就會醞釀成仇富仇官的社會心理。

  當年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撥亂反正,給77、78級帶來了巨大的成功機會。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因為“文革”的“傷痕”,因為“被耽誤的青春”,更是因為自己的頑強努力,在當時的淳樸世風中,贏得了承認。但是,既然77、78級的成功經驗本身不可複製,那麽,無論是“政壇77”,“商界77”以及“各界77”,無形之中要麵對一個新的巨大挑戰。如果他們是改革的受益者,如果他們掌握了巨大的權力和資源,如果他們是社會議程的主導者,那麽,他們要推動製度創新,為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年輕一代,提供更多的教育、創業與成功機會,一如當年老一代曾經做過的那樣。

 

 因此,不能忘記的是,當年77、78級的錄取率隻有百分之一二。那些同樣經曆了苦難,卻沒有考上大學的百分之九十幾去哪裏了?不能忘記的是,改革初期與恢複高考同樣具有標誌意義的,是農村土地承包。為改革做出巨大貢獻的這個階層,有多少人是77、78級?他們的子女,又有多少能夠進入後來的87級、97級、07級,以及未來的17級?

  簡單來說,77、78級的成功,固然標誌了舊時代的終結,但也同時標誌了新時代的社會分層的開始。今天,我們麵對的是從那時以來的全部後果,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在這樣的條件下,關注和討論“政壇77、78級現象”,我們共同的社會議程應該是,重建社會成功的合法性基礎和製度化途徑,使更多的人有所依憑,有所激勵,並相信存在一個公平的製度平台,通過個人奮鬥,可以走向成功。

  (作者係中山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