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啊,日本(十六)日本茶道
文章來源: 淡淡微風2022-12-28 06:49:27

日本啊,日本(十六)日本茶道

 

 

  一說起所謂的中國茶道,就忍不住想起來無數的場景,就忍不住一聲歎息。

  讓我想起來前段時間的醬油風波:都是科技與狠活兒。

  隻能希望茶葉越來越好。  

  或許,這就是民族性吧。

  而日本的醬油,基本上沒有科技與狠活兒的存在空間,原料表上就是簡簡單單的大豆和水,方法就是釀造。

  ——前天去超市,終於看到了一款國產醬油,大字標明:釀造期半年以上。

  ——不知道算不算是黑色幽默。

  不同的地方,自然淘汰的結果就不同。

  可惜的是,似乎有的地方總是發生逆淘汰,而睜眼說瞎話成為堂而皇之。

  更可惜的是,似乎看不出一點兒改變的跡象,愈演愈烈。

  一聲歎息。

 

 

  或許,陸羽應該稱之為“茶祖”。

  畢竟,在他之前,茶還不能稱之為“茶”,一般名之為“荼”——瓊瑤有一本小說,就叫“開到荼蘼”,小時候覺得這個名字好美啊。。。——似乎記得在江南某茶園還是博物館,石板路上刻了二十一種茶字的不同寫法,比回字多多了。

  陸羽之後,茶的名字才漸漸固定下來。

  以及茶器,水,泡法,等等,他之前,中國茶還是加上各種鹽胡椒等等佐料當菜吃的——所以,有些人把“吃茶去”當做禪茶一味的起源是非常可疑的,人家的原意恐怕與“吃飯去、喝水去、大便去”沒什麽不同,並沒有把茶單獨拿出來說事兒,估計當時正好在吃茶,徒弟就問了這個問題,然後師父應幾作答,才有此事。

  與後世的喝茶完全兩碼事兒,與日本茶道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更是天差地別。

  

 

  日本茶道,從理論到實踐,要做就做全套。

  實踐上,從院落開始,就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有院落,有園林,有茶室,茶室有專門的入口,室內有掛畫軸的地方,有插花的地方,有焚香的地方,然後是燒水喝茶的地方,每一道程序都有自己的器具,有自己的一套玩兒法,動作的開始過程結束,都有嚴格的標準。

  傳說千利休之前,有六十多道程序,千利休覺得太繁瑣,精簡到了不到三十道。

  ——咱們中國有嗎?有過嗎?

  都沒有。

  偶爾有人做過一些嚐試,也是馬馬虎虎就算了,距離日本的標準程序傳承有序垂幾百年,相差不可以道裏計。

 

  當然,日本的這些程序都是從中國學習以後發展起來的。

  當年日本的禪僧,應該是在中國禪寺裏與喝茶的僧人們,學會了製茶泡茶喝茶的程序,連茶種自然都是從中國帶去的,然後經過他們的精加工,才有了後來的樣子。

  但是,咱們沒有好好發展不是,也沒有人家下那麽大功夫不是?!

 

  當然會有人說我們中國喜歡道家,喜歡任運自在隨遇而安,不喜歡那麽死板僵化,茶泡的好喝就好了——道在屎溺,怎麽就不能在茶裏了?

  當然沒問題。

  那就隻能是個別人的境界,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了。

  至於個別人到沒到,那隻有天知道了。

 

  當然還會有人說,日本做那麽嚴謹,不過是他們的天性和文化使然,未必有真正的成就。

  這話當然也沒有錯。

  但是,這麽一大套標準動作,隻是記住,就不容易,就是對定力的訓練,嚴絲合縫做下來,短的幾十分鍾,長的幾個小時,對定力的要求更是不得了,幾十年一貫下來,對定力的訓練,對心性的磨煉,結果如何?

  這不是修行,什麽是修行?

  這不是道,什麽是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在其中矣。

 

  戒、定,慧,皆在其中,體、相、用,皆在其裏。

  ——當然,至於能不能生慧,看個人造化了。

 

  運水搬柴,皆是修行。

  隨緣應化,任運自在。

  皆在日本茶道中。

 

 

  當然,還有人會說,這東西咱們一樣可以啊,我們也製定一套不就得了。

  當然,當然。

  問題是人家早在幾百年前就製定出來了,還堅持了幾百年沒變。

  咱們現在開始當然沒問題。

  但是,但是,就算你製定出來了,讓大家都接受,並且傳承下去,而且一代代傳承有序,還不知道哪輩子的事兒。

  以國人的秉性,一個字:難。

  二個字:難上加難。

  茶人同誌們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