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幾本書
文章來源: 淡淡微風2008-07-02 19:02:17


    常常有朋友讓我推薦書,我總是很無奈,不知道從何說起,我想他們是誤會了,覺得我讀過很多書,就象常常有人誤會我也很多感情過去一樣——其實呢,哦、呃、嗯、啊,那個,這個,是吧。。。
    其實,我隻是很喜歡讀書,卻沒有讀過太多書。
    小時候愛讀書,差不多是如饑似渴,可惜是那時候家裏窮,肚子的如饑似渴都不容易解決,自然顧不上腦子裏的,就象現在的人,發表議論的如饑似渴,要遠遠大於提高自己的如饑似渴,哪裏還顧得上聽別人說,哪裏還顧得上等事實真相。
    後來大了,雖然書貴了許多,畢竟還是可以買得起想看的書了,就算是買不起,網上總有的下,可惜,就象那個段子裏說的:如今賊心賊膽都有了,賊卻沒了。
    更可惜的是,人似乎越大越挑剔,“選詩如選色,隻覺動心難”,每次看到一本書,都下意識的去挑毛病,而不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取吸取些什麽。尤其學佛的人,往往誤會自己掌握了真理,更是白眼看盡天下人,看誰都不順眼,聽誰說都覺得不對,當然,至於自己對不對,那是不在討論範疇了——所以每次有朋友問我:那些人雞蛋裏麵挑骨頭,你就不難受啊?
我笑:我自己也是這樣的,甚至比他們還厲害,每次看到文章也是挑剔,尤其是談佛學的,更是拿著顯微鏡去挑,挑出一個問題,就去否定人家全文。我自己都是這樣,有什麽資格挑剔別人?
    這麽多可惜下來,於是,書沒幾本看得上,人沒幾個看得起,到最後,就隻能“有時獨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了——似乎是很有境界吧?嗬嗬這事兒幹的好,叫仙風道骨,幹的不好,就是孤魂野鬼了:)

    好了,廢話少說,還是談談最近看的幾本書。
    我讀書隨心所欲雜亂不堪,並無特別的講究,差不多分精讀泛讀兩種,精讀的,是需要認真思考的,泛讀的,則是用來消遣,或者隨便看看就可以的——當然,積年累月下來,就發現自己泛讀的一大堆,精讀的沒幾本,原來是自欺欺人了。
    “大藏經”,自然是按部就班的讀,自己也不知道讀到什麽時候是個頭,隻能說是盡快,卻不敢說一定用功。
    一直在讀的,還有一本雜誌,“三聯生活周刊”,這差不多是我現在看的唯一一本國內的雜誌了,內容很豐富,以前喜歡看最後沈宏非的文章,後來他的文章有些疲態,水分大於幹貨,瞎扯多於感慨,也就不怎麽喜歡了,當然後來雜誌也不登了。於是改看朱偉的文章,學識深厚,姿態嫻雅,這個時代難得的好文人好文章。當然,這也許跟他身為本刊主編,解決了生存問題有關。不象很多文人還為稻糧謀,少不得為了衣食出賣點兒什麽,人一做買賣,人格就免不了受點兒影響,無奈。
    另外一本喜歡的雜誌,是香港出的,“讀書好”,梁文道主編,也是大才子。一次一發神經要辦雜誌的朋友,拿樣品的時候,漏出了這本,我想方設法坑蒙拐騙,把她本來準備送給別人的兩本裏,硬順了一本,還想托她每次從香港給我帶,結果人家輕描淡寫給我一個鏈接,把我借書拉纖的古老橋段,給打了個粉碎,至今還記得對方眼中的嘲笑和我咬牙切齒的憤恨。
    這雜誌是比三聯還純粹的文人小資產品,比如我巧取豪奪的那本,就是“二手書潮”的專題,好看——試問如今之神州,還能擺下這樣的一本雜誌,一些願意做這樣內容雜誌的一群人嗎?
    很有意思的是,這本雜誌是不用花錢的,由新宏基地產獨家讚助,看來還是老祖宗說的好啊:無財不足以養道。
    這南梁北朱,似乎都是錢養出來的,如果沒有人出錢的話,至少,我就很難看到他們的這些作品了。
    唉,想想也是,如果有哪個財團肯出錢讓我揮霍辦本雜誌,我也樂意啊——又可惜,這餡餅太象天使的翅膀,人間是隻有雞翅膀的:)

    說了半天都是在說雜誌和根本沒人看的經書,還是回到書上吧。

    拿出的第一本書,大約就會讓不少朋友失望:陳魯豫的“心相約”。
    不知道做節目挺樸實的陳魯豫,怎麽用了這麽一個爛俗的名字,我估計是出版機構的主意,想想也是,我這樣挑剔的人,是不會花錢買這樣的一本書的,名字取的合我胃口,那就賣不出去了。而這個名字,想必是能討它的受眾喜歡的。
    書是朋友國內帶來的,我見到了,就拿來看看,畢竟陳魯豫是我難得欣賞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主持人之一,記得有次我看一集“魯豫有約”時,挑剔陳魯豫不夠好,朋友問我:她還不好,那誰好啊?
    我瞠目結舌了半天,是啊,連她都嫌,我還看誰呢?中國那麽大那麽多人,好不容易就這麽一個不錯的,我如果還不滿意,不就都不滿意了嗎?所以不是魯豫的錯,是我的錯,她已經是中國第一流的水平了。
    我怎麽廢話這麽多呢?說了半天就是不說書怎麽樣?
    唉,不是我不想說,實在是那書沒什麽好說的,口水書吧,就象我寫的口水貼一樣。
    對她感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想得到多一些東西的,就難了。
    不過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好像前陣子網上有人對陳魯豫在災區的表現不滿,我就挺納悶兒的,人家再怎麽說,也就一小姑娘,災區那地方,估計也跟人間地獄差不多了,七十歲的總理都把不住哭了,你讓她一小姑娘能怎麽樣?難道象演員一樣按照你期望的表演?還是按照聯合國親善大使的要求表現啊?我去了估計都會崩潰,一小姑娘去了還能堅持工作,可以了。
    唉,幹嘛那麽喜歡求全責備呢。

    第二本,是施蟄存老先生的“唐詩百話”,不過還沒看完。倒不是看不完,是一直舍不得看完,這年頭好書難得,還是要求之於老人,年輕人寫的,倒不是想故意貶低,還真是拿的出手的太少。功夫這東西,畢竟是熬出來的。
    雖然老先生還不是老先生的時候有些事兒被人詬病過一陣子,但畢竟是那個年代教育出來的,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建議愛讀古詩的朋友,案頭備一本。
    關於這本書,使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內容,而是感慨它的印數:2100冊。
    八十年代時,“傅雷家書”多次重印,累計超過百萬。與此書一比,一冷一熱。時代之變遷,人心之變易。不由一歎。

    第三本,是台灣美食家逯耀東所著“肚大能容”。
    當初買這本書,隻因為名字是王世襄老先生所提,想著,王老先生肯題字的書,必定差不了。
    結果,王世襄老先生自己的名著那幾本錦灰堆我都沒好好看呢,這本談口腹之欲的,倒是早早看完,唉,飲食難理,人之大欲存焉啊:)
    書是好書,文是好文,菜是好菜,自然,舌頭更是好舌頭。
    不過,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不是書中精華,而是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比如他一論牛肉麵時,為防意外,帶了黑帶三段的弟子去——為了一碗麵,居然類似鴻門宴,這等麵館,硬是要的。
    再比如二論牛肉麵中解答了我一個長久以來的疑問。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麽上海的光麵叫陽春麵,那麽簡陋的東西,卻有如此雅致的名字,那不是暴殄天物麽?!明白了以後才知道原委,也順便印證了一個道理:真正的雅致,必然是簡潔的——下次有機會再吃那簡陋的麵,想必會多一些心思計較了。
    書中說起他年輕時,跟人打賭一口氣連輸四碗牛肉麵,這倒不稀奇,稀奇的是贏家也是一口氣把四碗全吃了!——實乃牛人也。這事兒讓我想起大學時也喜歡跟人打賭,賭的也是炒麵煮麵之類,沒辦法,賭大了人家就不賭了,隻好賭注小點兒,容易贏也容易給。
    算起來,當年還有不少麵債沒收回來,印象深的,是靠金庸與王朔賺來的四十五碗麵,可惜的是有年去廣州討債,人家翻臉不認,我也沒辦法,看來,這些麵債,是沒指望要回來了。
    如今好賭之惡習還是沒有改,隻是從麵變成了飯局,場子大了,心卻沒有大,想來也是人之無奈之一。
    那時候百無聊賴,還曾經幫人寫情書賺幾碗麵,一般來說沒什麽問題,成就了幾次露水姻緣,唯一的一次穿幫,被人家小姑娘堵在房間裏,非逼我承認是我寫的,要不然就不讓俺出門——這不是想憋死俺嘛——唉,女人之可怕,孰己無愧矣。
    他還有三論牛肉麵——真是牛人,一碗牛肉麵都有那麽多說道。
    這三論裏,又說出了一個曆史之謎,不知道有沒有人去考證一下,他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說蔣介石帶去的老兵,把川味牛肉麵帶到了台灣,演化成了台灣牛肉麵,台灣傳至美國,然後回流台灣,然後大陸改革開放,又傳至大陸,稱之為“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而美國加州,是沒有所謂的牛肉麵的。
    加州沒有牛肉麵我早就聽說,但是這麵是川麵之苗裔,倒是頭一回聽說,信之乎?
    他還講,施明德坐牢的時候,常常能吃到牛肉麵——這牢坐的,挺舒服啊。
    我在這裏,卻想吃碗牛肉麵而不可得,望穿秋水之時,心歸故土之際,痛哭流涕,泗淚滂沱才是名士風采,垂涎欲滴,口水橫流方顯英雄本饞。
    唉,可惜連坐牢都不如啊。。。

    第四本,就是榮登禁書榜的“往事並不如煙”,本來是沒興趣的,好像幾年前朋友跟我提到過,上次回國時,看到盜版的,就買了一本,放在那裏,翻了幾次都沒看下去。其實文章寫的不錯,就是格局小了點兒,大戶人家的孩子,養成了小氣任性,怎麽說都有些失敗。嬌生慣養的驕縱,加上才氣,變成了文字,就有些麻煩。畢竟不是我們勞苦大眾出身,希望他們跟我們一條心,渺茫了些。所以,就當看人家小姐們炫耀自己過去的旗袍漂亮,然後訴說上街時怎麽被人家蹭髒了時的痛楚。然後掬不掬那把同情之淚,就看各人了。

    還有就是一本南傳佛教的著作,功夫紮實,學佛的朋友,中國喜歡大乘的朋友,還是應該讀讀南傳佛教的著作的,沒有那個基礎,大乘的東西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成了空對空了。

    說到這裏差不多了,有機會的話,下次再白話。
    過幾天要回國一趟,如果哪位有好書推薦,可以告訴我,我也可以先睹為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