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帆樓下晚濤哀
文章來源: 淡淡微風2006-06-18 17:07:24

春帆樓下晚濤哀

  第一次見到這句詩,是在一部電影裏,舒淇和張震演的,似乎是分三段,各表一段愛情故事,其中的一段是晚清,這句詩就出自那裏。那一段兒,沒有聲音,隻有字幕,是電影默片時代的作法,導演自然是有意為之,但他用意為何,就不得而知,隻能猜度了。
  演員的表演,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印象,雖然舒淇是越來越好看,張震也漸漸褪去了青澀,增添了成熟。
  記得的隻是那首詩,和義無返顧的離開,和再不回頭的堅忍,和默默無淚的等待。
  危難之際,亂世之秋,總有些東西,是不得不舍棄的,哪怕你再不舍得。
  自然,和平時節,也難免如此,大時代的無奈,和小環境的無奈,雖然不同,卻也無異。
  個體的力量終究渺小。

  “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我暫停了電影,抄下這些句子,琢磨句中難以言說的滋味,卻終於是不能明白。
  雖然不明白所指,卻依然被那簡潔直接的說法弄昏了頭。清詩有一般好處,是別的時候比不上的,直接了當,直指人心,容不得你回避,也容不得自己回避。或許,他們有手段沒處下手,隻好對自己施展了。


  前日得閑亂翻,看到當年李中堂赴台舊事,才恍然大悟,卻原來,春帆樓出自此處。
  那一段公案,說的是中日簽定“馬關條約”的事情,李中堂頰上中的那一彈,就是在春帆樓下。
  春帆,很美的名字。
  春風輕輕,春水融融,一帆出岫,江海從容。
  那一彈發出時的槍火,如果能通過高速攝影拍下來,應該也是一樣的美麗。
  那一刻的美麗,也許影響了李中堂的心情和意誌,但不管美麗與否,他被影響了與否,都不能改變現實的殘酷。他麵對的對手,已經是變法維新成功欣欣向榮走向強盛的日本,而不是拿著二手聖經玩狗熊掰棒子還自相殘殺的太平天國。
  那時的中國,已經是風雨飄搖飽受欺淩,曾經叱吒風雲睥睨天下的李大人,要做的,卻是簽一個出賣自己出賣國土的條約,而麵對的,卻是彈丸之地的日本,個中滋味,縱使難言,大約每個人都能咂摸出幾分吧。
  我想,在那一刻,他應該感覺自己真的老了。

  年少時不識情仇滋味,對春帆這麽美的詞匯無動於衷輕輕放過,對國家大事也是不置可否。當時都沒在意,日久天長,自然早已經拋諸腦後。
  沒想到,這麽多年了,居然還有印象。
  燈紅酒綠能消磨意誌,平凡的日子一樣能消磨意氣。然而有些東西,即使不說,即使仿佛忘記,也還是深藏心底。

  對日本,那是春帆,招展颯颯,國運正盛,對中國,卻是招魂幡,陰風颼颼,老而不死。
  多年之後,梁任公漫步春帆樓頭,思想起前塵往事,事發已垂二十年,中國似乎還沒有什麽起色,還我河山之日,尚屬未定之秋。不知道是否也如前人般,任公也將欄杆拍遍,將吳鉤看了,感歎蒼生痛惜國運。然而,他縱使希望“倩何人揾淚”,大約也不容易自詡“英雄”的,隻能與晚濤同哀,以舒襟懷。
  導演安排了一場風花雪月,給為了經世濟民而奔波勞碌的文人,終究是厚意深情。卻之受之,都在不恭有愧之間,難有定論。還是心領了吧。
  隻是,現在還有那樣的文人麽?


  冥冥中似乎總有些別樣的事情,會讓人混亂聯想。
  這個下關,是日本侵占中國的紀念,現在,那裏的許多人,喜歡日本似乎多於同文同種的祖國。世態炎涼,國仇家恨,早已經暗換了秋月春風。
  另外還有個下關,也是日本侵占中國的紀念,地處南京,南京大屠殺之時曾經屍橫遍野江水盡赤。
  據說,有年,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佇立之處,開了一家日本人投資的飯店,為此,專門麻煩紀念碑“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而開張那天,冠蓋雲集,諸名車車號都是前幾號,省市政府要人,多有出席。弓籌交錯之時,放言歡笑之間,曾經築成長城的血肉,也早已暗換了酒囊飯袋。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