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文章來源: 淡淡微風2006-03-03 13:34:03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看到有朋友引用了那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忍不住更正了一下,因為在我看來,這句話是文人的以訛傳訛,原話應該是如題那句。
  在很多地方都看過類似的引用,前麵那句大抵相同,後麵那句就千人千麵了,如“一葉一菩提”、“千葉千菩提”、“一草一天堂”等等。以前看了以後,多半都是一笑置之不作理會,世人無論為文不為文,多半都是喜歡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以壯聲色的,免不了會偶爾以訛傳訛會錯了意什麽的,不算奇怪,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不勝枚舉,如果都去搜集或者糾偏,恐怕就成了和陳大導的行徑一樣,無聊且無趣了。別人附庸風雅借花獻佛皆佛獻己自得其樂,幹我何事?
  然而很奇怪,今天似乎看這句特別不順眼,忍不住想更正,於是暗想:是不是緣分到了,必須要說明白了呢?似乎這麽多年確實隻看到人亂引用,卻沒有更正過,總得有個人說說的,那就說說也好,就算是做個出頭的椽子,也就犧牲一下罷了。
  
  這句話自然出自佛經——除了佛經,大約是不容易有什麽學問能到了這個境界,又有這麽美好的味道了——說的是“華嚴經”裏華嚴世界觀的境界,所謂“一真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了。這兩句是中國古代翻譯成古文裏互文的句式,就是說一花一葉裏,就有一個世界,也有一個如來,這話不是確然,而是比喻。
  原來的意思,自然是指佛家的世界觀,講的是空間的相對性,和自性存在於“在在處處”。
  這時候我們再回頭看那些話,就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了,菩提,是指智慧,而智慧,如何用“個”來衡量:)
  朋友告訴我,“一沙一天堂”的說法,據說來自三毛的轉述,原始的說法,是一位英國詩人的詩句。我笑,那一定是在文藝複興以後的事情了,在傳統的基督教教義統治一切的時候,他如果敢說那麽多天堂,估計不是被絞死就是被燒死了,上帝和天堂的唯一性,是不容質疑的。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文人了,開始,某個人隻是喜歡那句話裏的味道,過了段時間,就忘了出處,也忘了當初自己並沒有“深思之”,後來自然也不會“慎言之”,這既是文人的好處,也是文人的壞處。對文人,並不能要求他們字字確實,那是吹毛求疵,然而對於我們讀者自身,如果不能分辨而盲聽盲信,就有些對不住自己了。所以讀書也是要“頂門之上別具一隻眼”,否則的話,就又會掉進“始信平生被眼瞞”的陷阱裏了。

  朋友說的那首英國詩,大概就是下麵這首:
Auguries of Innocenc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作者算是極有悟性的了,但是並不如翻譯的句子裏的意思一樣,畢竟,一沙一天堂和一花一天堂,意思差別還是很大的,一個沒有生命,一個有生命,給人的意想,還是完全不同的。何況,看到一個天堂,和真實具有一個天堂,境界又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