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子越來越近了
文章來源: biglow2021-06-25 08:19:22

這兩天大事不斷,先撿幾個我認為重要的說,然後再論一下疫苗。

首先是眾院司法委員會通過六項針對大公司的反壟斷提案。然後Trump暗示他的媒體平台下周開張。2020年這個第四權力來決定第一還是第二權力的歸屬,算是200多年來僅見,全世界唯一。看來民主黨對這個權力也開始忌憚了。不過230條款沒人去碰,可能還需要等一段時間。不管怎麽說,大公司壟斷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屁民要失去自由,這是沒什麽疑問的。當年中共人民日報和中央廣播電台,兩大媒體,壟斷。結果如何?30多年的政治壓迫,人身自由說沒就沒,更別說吃飽穿暖這些基本人權了。

第二件是佛羅裏達的倒樓事件。這個事情我也就不再重複別人的觀點了,就我自己說過的,大範圍的槍擊案已經不足以恐嚇對方,那麽垂死掙紮的一方一定會搞更大的事情。現在這個倒樓就符合這樣的條件。那個樓倒下去,是不是很想定點爆破的倒法?那麽我就再進一步說一下,這種倒法,以及這個公寓樓的住戶水平,要麽說明搞事情的一方還有克製,要麽說明對手有反製力,但是還不能完全控製。因為這個樓的住戶數量應當不多,影響力沒有趕上911的雙塔。當然另一個說法就是剛“死”的McAfee在這個樓裏有一套公寓。不管怎麽說,房倒屋塌都是撕破臉的節奏。對了還有DC一個人行天橋據說是被大卡車撞垮了,這些都是可能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的事件。當然McAfee死亡也是撕破臉的表現。既然撕破臉了,那麽對決的時間就很近了。這種對決不會是對稱的,當作惡方毫無顧忌的時候,正義方再投鼠忌器就會很被動並且導致更大的傷亡。所以一旦下決心,一擊斃命。

McAfee自殺事件,大家已經說過了是被Epstein了。那麽如果Epstein被詐死,這位仁兄大概也會照此辦理。不過不管他是不是真死,觸發一係列的爆料事件應當是不可避免了。McAfee在奧巴馬當政時期被媒體廣泛批判(批倒批臭),其實就是因為他是那個說皇帝光屁股的小孩。他是公開說了殺毒軟件公司就是毒源的人,那麽那年頭利用電腦病毒獲取的暗信息應當是讓很多DS恐懼的。我很懷疑他公開說DS導致被捕的事情是算計好的,被捕是在西班牙而不是美國。監獄有兩個作用,一個是關反對者,一個是保護。所以目前來看這個事情撲朔迷離,但是又一點是肯定的,McAfee這種人不會去自殺。所以這個事件,是白帽子借事爆料,還是黑帽子想殺人滅口,或者兩者皆有。

司法方麵有兩件事情,一個事朱利安尼律師執照被紐約暫停。這個屬於赤裸裸地利用係統公報私仇,同時也說明朱利安尼上庭會給DS造成實質性傷害,那麽這樣做至少能緩一下。從這方麵來看,DS方也知道大勢去矣,接下來的趨勢法院也沒法裝鴕鳥的。另一件事情就是Georgia法官判定Fulton縣審票可以繼續。我覺得這個法官選的時間點非常巧妙,在AZ審票進入一個收官相對低潮的時候,讓Fulton繼續,那樣審票這個過程就有延續性,不斷提醒大家還有審票這件事,這個對推動全國進行審計的運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法官,嗯,有意思。

Panasonic賣掉所持Tesla的股票,這個應該當作大事來看。Tesla是Panasonic的最大電池客戶,那麽P這個減持就是離婚協議。換句話說,P認為T的電池生意不值得繼續,那麽不掙錢是一定的了。這麽說就是電池的瓶頸已經製約了電動車的發展,變得無利可圖了。從T的角度,問題更多,一個是籌款,一個是產業鏈,現在還要加個芯片。所以電動車的冬天怕是不遠了。不過電動車是全球化DS的寵兒,那麽現在這個寵兒要出事,全球變暖旗下的工程項目又要倒一個。

拜登前天關於禁槍的講話,說民眾要戰鬥機和核武器才能對付政府。我覺得他是在講真話。這個政府應該是全球化DS政府,那麽接下來可能真的會有熱戰。不過呢,既然是拜登的名義講的,那麽就希望是求仁得仁吧。美國的軍隊軍人是植根在老百姓裏的,內戰後沒有對老百姓開槍的思想基礎。

關於疫苗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反疫苗都是往反科學上扯。那麽我們就說說科學本質是什麽吧。我之前提過,科學是一個方法論,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未必是正確的,最佳的,或是最完善的,因為除了科學,還有別的方法論,比如神學。隻不過因為這兩百多年來,人類運用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且不斷提升了人類可享受的物質基礎,這樣就給絕大多數人造成了一個假象,就是唯科學是唯一標準。是嗎? 科學有沒有無法解釋的或認知的東西?應該有很多吧。另外一個就是人們多數以為結果是科學最重要的判據。其實恰恰相反,結果隻能是驗證的一個標準,而不是科學的標準。以立論為起點,科學是借用途徑,到達一個節點即結果。這是研究事務的三個要素。所以說反對疫苗是反對科學,這就沒說對,因為疫苗作為結果,是立論和途徑的結合。如果立論和結合有誤,那麽疫苗是否就有問題?特別是,在本次疫情中,CDC不斷修改各種標準和指導,這本身就是反科學的事情(衡量一件事情的過程中改變標準,這都是嚴重違反科學操守的事情)。那麽反疫苗,是不是反而比接受疫苗更科學呢?最後一點,就是醫學手段通行的標準是統計。那麽恰恰好,統計就是人類對最無法整體認知的事務的一個懶惰的科學手段。因為因果關係說不清,所以用統計結果來衡量。如果一個事情能用直接表述成某種因果關係,不管複雜與否,都可以不用統計,並且預期結果要可靠得多。比如人吃100毫克氰化鈉必死,這個事情不需要統計。最後,科學的核心價值是質疑。隻有質疑,才有科學發展。那麽我們質疑疫苗,怎麽就成了反科學呢?所以說反疫苗就是反科學,啊,醒醒吧,不要拿科學當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