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男孩抓糖”的故事想到的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12-08-27 13:14:12




最近看到一個故事,有個小男孩跟媽媽到雜貨店去買東西。雜貨店的老板看到這個可愛的男孩心生歡喜,就打開糖果罐,讓小男孩自己拿糖吃,可是小男孩卻隻是看著他,沒有任何動作。邀請幾次小男孩都不動手,老板以為他不好意思,就親自抓了一大把糖,塞進了小男孩的口袋中。回家後,媽媽很納悶地問男孩:"你為什麽不自己抓糖果呢?"小男孩回答說:"我的手小,抓的糖果少,叔叔的手大,他抓的糖果要比我多得多。"

作者給出的結論是:這個小男孩非常聰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更知道別人比自己強的地方,懂得借別人之力達到目的。凡事不能隻靠自己,當我們的力量和能力不夠的時候,要懂得借助於他人。


不知男孩的媽媽在聽了孩子的話之後會如何反應,她是會覺得自己的孩子聰明呢?還是會借此教導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

孩子從小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人際交往的能力:會和別人相處,會交朋友。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明確領會別人表達出來的情感,並知道怎麽去回應。

故事中的店主人讓小孩自己抓糖吃,他表達的是愛的情感:他喜歡小男孩。小男孩如果從糖果罐中拿出一兩顆糖,並說聲謝謝叔叔,那麽他既接受了別人的善意,自己也得到了獎賞,和老板之間就建立起了良性的互相喜愛的關係,兩個人都感受到心靈的愉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後他再來,老板可能還會請他吃糖。

文中的男孩在和店老板的互動中,眼睛隻盯在自己能得到多少糖上,用心機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忽略了比物質更重要的東西——情義。如果男孩把這種思維方式當做處世之法,長此以往,隻怕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因為一個占盡便宜的人,在人群中往往是最不受歡迎的。而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差,事業、婚姻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存在都難以順暢。

曾國藩常用“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來約束自己和教導部下。做事用盡心機是天道所忌諱的,即使一時得了小利可失去的是大道。

老話也說“貪為死門,勤為活門”,多少人的身家性命丟在一個“貪”字上。我們從小不僅要教孩子不貪心,更應該教孩子情意無價的道理,能夠感受到別人的善意並回報以善意,這是最重要的處世之道。當自己的力量不足的時候,要懂得如何聯合他人,集眾人之力攻克難關,而不是去利用別人。

誰的心裏都有一杆秤,如果一個人覺得一群人裏屬自己最聰明,那麽很可能他就是最傻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