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媽媽給初中女兒買的禮物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12-04-09 19:04:01


女兒凱麗上初中後,我做義工也由小學升到了初中。這兩年參加了初中“家長老師聯合會”(PTO)組織的各種活動,由此零距離地接觸到美國的初中還有家長,了解了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我會陸續把所見所聞寫出來,給大家以參考。

開學初,PTO組織的第一項大型活動是“Book Sale”(書展),學校在一間大教室開辟一個臨時的書店,賣各類暢銷書和初中生喜歡的小文具、貼畫等,所有的東西都由一著名的青少年讀物出版社提供,包括收銀機。

有一次兩台收銀機在午休時同時出現了問題,孩子們著急回去上課,義工組長一邊握著電話和出版商聯係進行技術谘詢,一邊讓我們口算收款,兩個人一組同時運算。和我同組的媽媽看我自己能算明白,就去幫旁邊那兩個媽媽了。她們三個人用紙筆進行加減運算,忙得滿頭大汗。最後我的銷售額是她們的三倍,那次讓我切實感受到從小做的大量口算心算練習派上了用場。

賣書所得有中有很大的一個比例留給了PTO,PTO通常會把這筆錢贈送給學校的圖書館。去年,圖書館用這筆錢購置了一個高端的攝影設備。

書展期間,有幾科老師的上課時間設定為參觀書展的時間,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遊覽購書。家長義工排班當值,大家都盡可能排在自己家孩子來購書的那個時間段上。

在書展的醒目位置,放了一個大型的宣傳板,上麵是一個一個小布兜,布兜上是老師們的名字,裏麵插了厚薄不一小卡片,這是老師們開出來的所需書籍的書單。

美國的學校裏,每個老師各有自己的教室,上課時學生到任課老師的教室裏去上課。教室的布置由老師自己完成,一般來說裏麵都有一個圖書角,放置了老師認為對該科教學有幫助的書籍。每年出版的新書要補充進來,對老師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漸漸地形成了一個習俗,書展期間由老師列出書單,學生們可以買書贈送給老師所在的教室。

在書展的最後一天,是家長和老師開學伊始見麵的日子(back to school night),那也是書展最忙的時間,很多家長都會來買書支持PTO的活動。美國家長們大都會帶著孩子一起查看老師的書單,為老師買書。

和我一起做義工的幾個母親,都給各自孩子的任課老師買了書,有個媽媽買了十多本,她女兒的每個老師都買到了。我也為凱麗的幾個老師買了書,讓凱麗寫上名字送給了老師,老師都給回了感謝卡。

圖書館員也會來書展為圖書館購書,羊毛出在羊身上。義工媽媽們會趁機和圖書館員一起討論本年度熱賣的書還有推薦書單,從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圖書信息。

忙中偷閑,大家也會為自己挑選幾本書。

一個媽媽說,我要給女兒買本書當做今年的聖誕禮物,然後,我看到她選了一本厚厚的教年輕女孩化妝的書。她女兒剛上七年級,十二歲。

我記得自己上初中的時候,老師天天強調女生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還說到了初中高中女生學習成績普遍會下降,就是因為思想變得複雜了,不健康了雲雲。學校家長對即將要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是嚴格監管草木皆兵,生怕孩子想入非非,不好好學習。

美國父母不僅不怕孩子思想變得“複雜”,還要幫助孩子變“複雜“!

我委婉地問那個買書的媽媽:“教初中生的女兒穿衣打扮、化妝,會不會有點早呢?”

她回答說:“不早,正是時候。這個年齡的女孩,對於自己的形象最敏感了,孩子經常會談起誰在學校裏有人緣,受歡迎(popular),那些受歡迎的孩子都是打扮得體、自信、陽光大方的。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穿衣化妝技巧,對於她的自信和自我肯定非常重要。”她還說,這個時期如果孩子不自信,會影響她以後的自我評價,對於發展她的社交能力非常不利。愛美、會美,是女孩必修的一課,學校不教,當媽的就得用點心教給孩子。

談話中她沒有提到一次學習成績,而是不斷強調孩子的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管中窺豹,從中可以看出中美父母對待孩子發展的側重點的不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