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的孩子來自於父母的培養(一)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10-10-28 07:10:25



有一次, “媽媽俱樂部”的幾個媽媽約好一起帶孩子到餐館去吃午飯,那天去的是一家比較正式的西餐館,孩子們基本上都在三、四歲左右。

去中餐館吃飯是點來的菜大家分著吃,而西餐是一人一份,自己吃自己的,所以一個人點了一樣就不能再點另一樣了。小孩的菜單和大人的不同,每個小孩都領到了兩隻蠟筆和一大張遊戲紙,上麵有各種塗塗畫畫的遊戲,背麵印著菜單,列著孩子們喜歡吃的食物:有漢堡薯條、披薩沙拉、意大利麵條等等,還有幾樣是這家餐館的特色食品。

我家三豬愛吃披薩,我把菜單上的食物名給他念了一遍之後,他毫不猶豫地說:“我要吃披薩。”

同去的另一個中國媽媽坐在我旁邊,悄悄跟我耳語:“想吃披薩到快餐店吃就好了,到這裏來當然要點沒有吃過的,你給他點個新奇的東西,他肯定高興。”

我看看菜單,向三豬遊說另外兩種這家餐館的特色菜,三豬不為之所動,大聲堅持:“我就想吃披薩。”

那個女友的孩子聽三豬說要吃披薩,也跟著嚷嚷:“媽媽,我也要吃披薩,我也要吃披薩。”

坐在三豬旁邊的老外小女孩本來都跟媽媽說好了要吃的東西,聽到兩個男孩點披薩,就扭頭問她媽:“媽媽,我可不可以改主意?”她媽回答:“在服務員過來記下你點的東西之前,你都可以改主意,一旦他記下來,去告訴廚房準備了,你就不可以變了。”

女孩點點頭說:“那我換一樣,我也點披薩。”她媽媽點點頭說好。

而女友和她兒子一直在拉鋸,孩子要點披薩,媽媽堅持讓他點其它的:“披薩可以到披薩店去吃,媽媽在家裏也可以給你烤,到餐館來吃飯就是要嚐嚐不同的食物。”孩子撅著嘴都要哭了:“我不想嚐新東西,我就要吃披薩。”媽媽小聲哄他:“聽媽媽話,媽媽為你點的東西你肯定喜歡吃,比披薩好吃一百倍。”

服務員手拿筆紙過來記菜名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告訴服務員他們要吃什麽,隻有女友沒讓孩子說話,她替孩子點了。

等到大家的飯都上來了,三豬和女孩一邊大嚼披薩,一邊吃配的胡蘿卜條蘸醬好不快活,其他的孩子也都吃著自己點的食物興高采烈的,隻有女友的男孩悶悶不樂,看著眼前的食物,不動彈。其實在大人眼裏他媽媽替他點的食物看著真是比披薩要好很多,可他就是一副不開心的樣子。

女友勸道:“你吃啊,真的很好吃的,你嚐嚐就知道了。”拿起一塊魚條遞到他嘴邊,孩子不得不張口含住,慢慢嚼著,毫無興致可言。

唉,這時候,孩子吃的不是飯,吃的都是失望和沮喪啊!孩子天生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本能和意願,想要獨立自主,可如果連最簡單的點一樣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都做不到,“獨立”一詞從何談起。

孩子從這件事中得到的信息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媽媽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都是愚蠢的,隻有媽媽才知道什麽是正確的。

如果這樣的意識一再地被強化,孩子的獨立性就慢慢被抹殺了。

這位媽媽平時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也總說要培養孩子獨立性、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是遇到事情卻忍不住越俎代庖、要替孩子做決定,不讓孩子自己做主。這樣孩子怎麽能學會獨立呢?獨立不是說孩子到了十八歲,一夜之間就長大了變得獨立了,它是個漸進的過程,是孩子從小就由點點滴滴的小事中累積起來的意識和能力啊!


本文選自《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當當網售書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22768&ref=search-1-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