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中媳婦應持的態度和技巧(下)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09-06-18 12:30:19


第四點,心存感激。

許多媳婦覺得公婆應該做到這個,應該幹那個。其實公婆沒有義務幫助兒子兒媳,你們既已成家,自己就要擔當起來生活的責任,公婆出於親情給予的任何幫助都要心存感激才對。

有對公婆給兒子早早地準備了一套房子結婚用,這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是多麽令人高興的一件事。可是婆婆興致勃勃地領準兒媳婦去看房子的時候,媳婦自始自終陰著臉,沒有說一句讚美和感激的話。她在心裏暗罵婆婆的眼光差,房子的樓層不好,結構也不好。
人家婆婆準備房子的時候,也不知道兒子要娶你啊!誰知道兒媳婦喜歡啥樣的。兒媳的挑剔、不知感恩的態度奠定了他們婆媳關係以後的基調。

還有個媳婦新婚不久,婆婆給她買了一件衣服,回家來喜滋滋地遞給她。她一看那件衣服就叫了起來:“媽,這件衣服的顏色真夠土的,你什麽時候看過我穿這種顏色的衣服?”

婆婆當時臉就變色了,有點尷尬地說:“我看電視裏的人穿這樣的衣服挺好看的,就給你買了。”媳婦撇撇嘴說:“顏色土不說,這試樣也過時了,根本穿不出去。”
媳婦放下衣服,扭頭回屋了。
婆婆隻好把衣服拿回了自己屋裏。

等到男人來家,媳婦對他說:“你媽的眼光真有問題,今天給我買件衣服要多難看有多難看。誰用她買衣服了?幹點能幹的事好不好?”
 
這件事她當成婆婆的不是講給我聽,並說自己穿衣戴帽都很講究,不合身的衣服根本不會去穿的。
 
可我怎麽看怎麽覺得這件事錯在她,不在婆婆。
 
婆婆的心意比她買的衣服的好壞更重要。如果看不得這一點,實際上作為一個人就缺少了體貼、感恩、包容的精神。如果這個媳婦能夠當場表達出自己的感激之意,並在親朋好友聚會時穿上這件衣服,告訴大家是婆婆給買的,達到的效果天壤之別。能這樣處理和婆婆的關係,不見得以後就能夠水乳交融,卻絕對到不了今天水火不容的地步。


還有個媳婦告訴我她婆婆帶孩子不講衛生,孩子的手指甲縫都是黑的。她寫了一張紙上麵列舉十幾項婆婆帶孩子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交給婆婆,讓婆婆照著她的要求去做,婆婆陰著臉扔在一邊,置若罔聞。
 
媳婦很氣憤,覺得老人頑冥不化。

我認為媳婦這麽對待老人太生硬太不尊重人了。即便是為了孩子的健康,也要用比較委婉的方式。如果你覺得婆婆帶的不好,就送幼兒園或者請保姆。你可以給保姆寫注意事項,人家拿你薪水為你工作,必須按照你說的做。

婆婆帶孫子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輩隻管一輩的事,幫著帶,那是“幫”,是恩情,要心懷感激才對。老人的觀念、習慣肯定是過時的,在讓老人幫忙時就要有這樣的心理建設。比較一下老人帶孩子的優缺點,孰輕孰重,凡事有優點必然伴隨著缺點,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兒,必得全盤接受才行。
 


第五點:不抱怨

不要向婆婆發牢騷抱怨她兒子的不是,癩痢
的兒子是自己的好,辛辛苦苦養大、費盡心血教育出來的兒子,被你搶走了,你不僅不珍惜還要指手畫腳地挑毛病,叫誰心裏能願意?別人當著你麵說你的孩子缺點你試試,即是說得對你也不願意聽。

所以不要去做這種討人嫌的傻事。
 

許多婆婆喜歡挑媳婦的毛病,然後明裏暗裏告訴兒子,其實媳婦也有同樣的心理,總是找婆婆的錯處給老公看。這是深具破壞力的行為,不僅破壞婆媳關係還破壞夫妻關係。

你這麽做的意義何在?要老公認清他媽的真麵目?要降低婆婆在老公心目中的地位?還是讓老公去教育他媽?

老公不會願意聽別人講自己母親的壞話(他也不願意聽他媽講媳婦的壞話)你說的再有理他也不愛聽。說多了他會惱羞成怒,覺得你挑毛病不體貼不孝順,都變成是你的問題。

 其實,誰的壞話我們都不應該講,看人看好的一麵,如果說不出別人的好話,那就不說話。

不滿別人,痛苦的是自己。首先想想自己是否有錯,自己有一分,先改正自己這一分再說。指責別人容易,反省自己難。
 
老人的許多問題做兒子的心裏清楚得很,但那是他媽,他沒有辦法。他不可能和你一起去聲討他媽,他隻會勸你去理解接納他媽,你抱怨的結果就是惹一肚子氣,不解決問題的。
 
婆婆作了明顯的不合時宜的事,你不講,老公很可能憋不住就向你抱怨了:“你看我媽今天……”這個時候,你如果對婆婆也有意見,心裏暗暗爽一爽就好了,千萬不要去添油加醋。老公隻是發發牢騷,你要是跟著講,他就要轉過槍口攻擊你不說,以後他再也不會和你講心裏話了。
 
真正高杆的媳婦在老公抱怨婆婆的時候,反倒要心平氣和幫婆婆講話,站在她的立場上為她辯護幾句。

能夠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媳婦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肯定會所向無敵。

 
一旦遇到那種蠻不講理的婆婆,甚至不分青紅皂白開口就罵人的婆婆,如果你是個性格溫柔的人,盡可能地遠離她,不要和她在一起。她罵人的時候漠視她,就把她當作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病人,你和個精神病計較個啥?不把她的話當真,也不往心裏去。該幹啥幹啥,或者扭頭就走,惹不起躲得起。
 
那種為一點小事就歇斯底裏的婆婆可能真的有病,隻不過大家對精神疾病不那麽敏感罷了。
 
如果你性格比較強硬,在她罵你的時候,看著她的眼睛很慢很嚴厲地對她講:“我不喜歡你這樣和我說話,如果你還要我們把你當老人看,你不能對我說髒話。否則……”你要針對婆婆在意的事兒嚇唬她,比如她很在意錢,就以不給她錢相要挾,如果她想定期來和你們同住,就以不讓她來相要挾。你要表現得強硬,在氣勢上壓倒對方,她下一次再想罵你就要想想了。
人都是欺軟怕硬的。

平時該怎樣還怎樣,隻是在她罵人的時候把你厲害的一麵露出來。

婆婆再差也不能真的和她斷絕關係。投鼠忌器,沒有老公哪來的婆婆?傷害了婆婆其實會傷害夫妻關係,傷害了夫妻關係就傷害到了自己。

 

我以上講的都是針對正當壯年的婆婆,精力充沛,處於與兒媳婦鬥其樂無窮的狀態下,媳婦怎麽避其鋒芒,給自己爭得自主自立的空間。

至於幸福的婆媳關係,那和幸福的家庭一樣,都是相似的,必須是婆媳兩個人都寬容明理有愛心才行,我就不多說了。


如果公公婆婆已年邁,完全依靠晚輩來生活,那麽兒媳就要靠愛心和耐心來對待老人了。

這時候就持一個字“順”就行了,孝順孝順,順著他的意就是孝了。

老人想幹什麽就讓他幹,想吃什麽就讓他吃,想到哪裏去就領著他去。

不要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去限製他,即使他做的事對他自己真的不好,比如明明有高血壓還喜歡吃肥肉,明明咳嗽還要抽煙,都別去限製他,他自己心裏清楚這些厲害關係。

可能老人自己覺得活著的時候享受生活,生活質量高一點,好過不痛不快地束手束腳地多活了幾年。


我們常常陷入的誤區是以我們認為好的方式去愛去對待去要求所愛的人,而不是以對方想要的方式對待他,無論父母,子女,伴侶都是一樣的,那不是真的愛,愛必須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否則就是打著“愛”的旗號行“控製”之實。


另外和老人一起住的人,夫妻之間的空間時間都相對減少了,要多找機會兩個人單獨出去活動,最低限度晚上睡覺前聊會兒天,單獨相處一會兒,不要讓大家庭消散了夫妻間的親密感和心靈相通的感覺。

 
婆媳話題是地雷,各家情況都不同。我隻是把網友問我的問題大略整理了一下回答在這裏,就不一一回複了。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