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庭主婦的偏見
文章來源: 蔡真妮2009-05-20 20:15:47
前兩天在MSN上,有個國內的老朋友跟我討論教育孩子的問題,說起他老婆寵孩子,口不擇言:“她自己還是個教師呢,可是對教育孩子什麽都不懂,跟個家庭婦女似的!”

我在這一頭忍不住笑出來,他這是典型的對著和尚罵禿驢,我就是家庭婦女啊!

家庭婦女怎麽就成了沒有見識的代名詞了?

偏見,絕對是偏見!

我在美國參加了“媽媽俱樂部”,媽媽們都是在家裏專心帶孩子的“家庭婦女”,幾乎每個人都是懷孕生孩子後從職場退下來的,裏麵可謂藏龍臥虎。有一位哈佛醫學院畢業的,住院醫都做完了,馬上就可以選擇去掛牌開業或是進一步作專科訓練。她突然想要孩子了,就窩在家裏專心養孩子,兩年多的時間連生了兩個。

還有一個媽媽是希爾頓酒店的總經理,不孕多年,四十多歲終於懷上了,立即辭職回家保胎,一舉得子之後,就把陪伴孩子當成了生活中的第一要務來做。

再舉個名人的例子,美國眾議院現任議長佩洛西,結婚頭六年生了五個孩子,一直在家裏做家庭主婦,直到最小的孩子上了中學,才走出家門從政,最終成為美國建國以來首位女議長。

大家普遍的印象是家庭婦女與社會脫節,沒有見識,俗不可耐……,我倒覺得是否有見識和做什麽工作關係不大,曾見過大字不識的的老祖母,字字珠璣,充滿人生智慧,也見過職場的高級白領,言語無味,偏執自大。

美國的在家媽媽們會參加許多組織,參與社會和學校的各種活動,生活內容很豐富,尤其現在是網絡時代,可以輕易得到任何信息,想和社會脫節都不太容易呢!

可對家庭婦女的偏見根深蒂固,我自己就經常遇到。

在一次聚會上,一位貌似成功的男士端著酒杯過來和我打招呼,問起職業,我說我在家照顧孩子,沒有出去工作。他目無表情地點點頭,沒有再和我說一句話,轉身離去!
過了一會兒,又一個風度翩翩的帥哥來打招呼,問起職業,我略一沉吟,改口說本人是專欄作家、自由撰稿人,哇!那聊得叫熱乎,話題無限,意猶未盡。

還有一次在收到的群發郵件中,發現了一個失去聯係多年的老朋友,我趕緊發去伊妹兒問聲好,他馬上回了,很熱情地問起我的近況,我回信如實回答在家裏帶小孩。
這封郵件如石沉大海般,再無回音。

前些日子和初中一個女同學聯係上了,她和我在初中考高中時成績在班裏分列第一和第二名,她後來上了清華,現在也在北美當家庭婦女照顧小孩。一個在國內經商很成功的男同學遺憾地感歎:你們兩個當初可是班裏的才女啊,怎麽現在都窩在家裏了?

盡管有種種關於家庭主婦的正麵說法,比如認為全職媽媽在家裏帶孩子比上班族還要辛苦,美國官方統計家庭主婦一年創造的價值超過十二萬美元,媽媽在家裏孩子少生病老公可以全心工作……但我們中國人根深蒂固地不承認家庭婦女的價值,人們往往把婦女是否出外工作和是否獨立聯係在一起。

最難以接受我不出去工作的是我媽媽,她怎麽也想不到培養女兒那麽多年,最後我竟然和我那包小腳不識字的姥姥一樣,整天圍著鍋台轉了!

所以每一次給她打電話,她都會問我:“你不工作,家裏錢夠花嗎?”問到後來我都無力回答,因為那是她的心結,怎麽解釋都是沒有用的。除非我現在找份工作或者再去做生意,估計即使賠錢,她感覺都會比現在好,覺得我那是在幹事業,而不是在家裏圍著鍋台轉。

另一位女友的父母來美國探親,女友和她老公看父母住著挺習慣的,就提出給他們辦移民,這樣可以隨時隨地在身邊照顧著。但是她父母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偶爾來住住還可以,如果長期在美國生活,女兒不工作,他們花女婿的錢理不直氣不壯。女友提起這事就感慨萬千。

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是人的心理需求之一,所以很多人做家庭婦女久了就缺少了一份自信。能夠坦然地麵對親朋好友的不理解,坦然地麵對其他人的忽視,坦然地麵對並享受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豐富的心靈來支撐的。

我想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應該和我對這個問題並沒有完全釋然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