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學:資源匱乏的一個例子
文章來源: 牛經滄海2022-07-12 18:28:34

我的中學:資源匱乏的一個例子

牛經滄海

 

首先感恩所有老師辛勤栽培。以下內容就事論事,絕無冒犯之意。

 

我的中學,每個年級兩個班,大約120學生,來自轄區7個公社(後來改鎮、鄉、片)的初中畢業生。大致每個公社初中可以錄取1015名,校本部初中補齊餘下名額。

 

學生基本上都是住校。飯間閑聊爭論過諸如博士牛還是教授牛。誰都說服不了對方。

 

1978年開始高二分文班理班。高二我分在理班。那時開6門課。

 

政治課由校長代,他以前是革委會主任,正在準備調離,因為革委會主任在文革十年難免有些用權失當的時候,換個學校會好一點。上課嘛,既有水平局限,也不專心。

 

語文老師,也是班主任,人是挺聰明的,也刻苦。不過讀書不多,教起來肯定吃力。老師是早年的初等師範畢業,就是小學畢業考取,學習三年,畢業以後教小學。後來改成招收初中畢業,最終改為招收高中畢業生,叫中等師範學校。老師情商不錯,沒多久就當上小學校長,後來調入中學任教。

 

數學老師據說是師範大學畢業,也有人說是函授。那時老師們工資不高,他搞來一套數學輔導書,上下兩冊,6元一套,讓我帶頭購買。我看了一下,錯誤百出。最重要的是我拿不出6元錢。我也不懂其中的利益關係,第二天我就實話實說,書不太好,也買不起。從此我倆是路人。課堂動不動挖苦幾句,搞得我高二數學基本空白。後來高考數學果然有一道高二的解析幾何題,20分,我隻得0.5分。所幸別處全部蒙對。

 

物理老師是南開大學畢業的,人很聰明,課也教得很好。凡遇到黑板未擦,他就改用左手板書。他也善於挖苦學生,但沒有傷人的感覺。有次考試一哥們答題在100千米處寫得潦草,成了100千米外。他給了0分。哥們不服,他說100千米到省城,100千米以外到月球,兩個差太遠了。高考有一道大題15分我平時會做,可惜臨場發揮不好,審題失誤,丟掉不該丟的,愧對好老師了。

 

化學老師那一年忙著調動轉口,從教育口轉農研所。他有四個孩子隨媽媽屬農業戶口。轉農研所以後可以評中級職稱,老婆孩子就可以農轉非,轉為城鎮戶口。這是當年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但不包括中學老師。戶口對他們一家翻身至關重要。不過,調動期間他需要到處活動。掛著學校的崗,卻基本沒有教課。這位老師是農業大學畢業。可惜哪怕是清華北大,不上課學生也難以獲益。所幸那一年化學特別難,成績反而拉平了不少。

 

最後一門課是英文,1979年僅做10%計分,請了一位本校文革時期畢業的代課老師,她爸是當地一個小學校長,有些門路。她以前也代過我的語文課,識字不多。英文估計更困難。

 

所幸學校不久就把普通高中關閉了。高中部1971年開始招生,1981年改為職業中學,終止普通高中招生。

 

我們班那一屆當年考取重點一人(俺),普本一人,大專一人,中專6人。第二年轉校複讀又考取普本二人。

 

四人先後考取本科的,有三人讀完博士學位。其中複讀考取普本的一人現在是一所211學校任博導、係主任。

 

讀書資源肯定很重要。如果6門考試課程老師正常配齊,最好了解自己的授課內容,也不經常挖苦學生,我們班應該能有不下10人考上本科。要知道他們升高中已經過濾掉了絕大多數(不過那時候也不是按學習成績來的)。

 

資源匱乏是營養不良。資源太好,有時候也會壞事,會產生營養過剩副作用。那是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