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童年的幾種比法
文章來源: 大號螞蟻2017-01-11 06:27:53

絕大部分人都會有幸福的童年回憶的,哪怕隻是一些片斷。噩夢般的童年記憶是極少數的,也是傷害極深的。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兒童的心性是比較灑脫的,對未來是比較有希望的,承擔的責任是比較不直接的。這是常理,不足為怪。但是這裏麵的前提是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的比較,自己現在和自己過去的比較,自己成年和自己童年的比較。絕大部分情況是成年比童年在經濟上,能力上,權力上更有地位,起碼更獨立自主,尤其對於能夠發聲感慨回憶的,就更是如此。但是責任也就隨著而來,壓力和繁忙也就隨之而來。成就感和煩惱感也就隨之而來。偷得浮生半日,感受童心奢侈。其實就和旅遊一樣,到深山老林中去放鬆一把。說點什麽退休之後來這住之類的廢話。其實真讓誰回到過去,回到無權少憂的童年,回到無利少煩的山裏,做長久居民,絕對不可能的。奮鬥了這麽多年,不就是想跳出來嗎。這種回憶童年的裝,古今中外永遠是存在的,永遠是主流的,永遠是發散一下用的(總比吃真的鴉片之類的好)。心知肚明,有時候不如裝傻充愣。

但是把這個比較再推一步,推倒和別人比。比如和自己的同代比,或者和自己的子女的童年比,也是很常見的,也是很容易犯錯誤的。自己烘烘自己開心也就罷了。真信了,要拿這個“經驗感受”去教育他人,包括教育子女,就是左派無知無畏的把坑人不當坑人的思維了。先不說這種對過去美好的放大和演繹想象是多麽的意淫不靠譜,就是自己也根本不是真想過那種日子,不過是失去的總是最美好的自虐罷了。更不用說所謂當年的艱難困苦,無非是為了襯托自己的英明偉大,誇大自我實現的自我麻醉,相比同代人的真正的艱難困苦根本不值一提。再拿這些去教育別人為什麽成不了聖人,看看我如何如何;或者教育子女,什麽吃不了苦如何如何,其實把你自己放在今天子女的環境,又能做好哪去?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痛的矯情。以虛幻的回憶虛幻地指點江山,豈非可笑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