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土耳其劄記 — 豔冠世界名城的伊斯坦布爾
文章來源: 閑人Filiz2008-04-26 14:44:47


沒有巴黎那麽雍容華貴,卻散發著神秘異域的魅力

沒有紐約那麽時尚前衛,卻彌漫著陳年佳釀的韻味

沒有羅馬那麽恣意滄桑,卻揮灑著濃彩重墨的色調

沒有香港那麽瑰麗璀璨,卻充斥著慵懶悠閑的氣息



伊斯坦布爾,混合著文化與宗教、古老與年輕、保守與開放,是矛盾複雜的,更是風情萬種的,它用一條窄窄的博斯布魯斯海峽係著歐亞大陸,卻既不像歐洲的城市,也不似亞洲的,更與美洲的大相徑庭,它就是它 — 世上獨一無二橫跨兩大洲的美麗古堡。


這座有著 3000 年曆史的巨城,曾作為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首都近 1700 年,先後被命名為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及伊斯坦布爾。 現人口約 1500 萬, 90% 以上是穆斯林,因此清真寺林立,而與這些伊斯蘭教聖殿融洽共處數百年的還有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的教堂和廟宇,加上政教分離的體製,民主和文明的氣氛在這裏撲麵而來。

土國的百姓在財富分布上呈啞鈴型:中產階級少,富人和窮人多,而且差距懸殊,高級白領的工資可能是底層藍領的十數倍。不過,淳樸樂天、熱情好客的土人們似乎都怡然自得地享受著上天賦予他們各自的生活。

室內室外的咖啡茶館裏、街心小花園裏、老年活動中心裏從早到晚都坐滿休憩消遣的人群;

海邊無論是清晨還是夜晚、刮風下雨還是豔陽高照,都散布著壯觀的釣魚大軍;

街上看不到吵架、鬥毆或者隨地吐痰、擤鼻涕的現象,偷盜、搶劫事件更是鮮少聽聞;

迷路了,別擔心,總會有人不厭其煩地提供指南;

街坊鄰居從來都是主動打招呼問候,做了什麽好吃的送上門來和你分享;

任何時候去土人家小坐,主人都會奉上新鮮熬製的土耳其紅茶或咖啡,還有傳統甜、鹹小食,堅定誠懇地勸你多吃。土人家的冰箱和食品櫃裏可是全天候儲備著各式佳肴;

如果被邀去赴土人的家宴,那就要預著這餐飯沒有 3 、 5 個小時是萬萬不能結束的,且不談號稱世界第三大美食的土耳其餐之豐盛,酒足飯飽之後,會有專門的茶 / 咖啡佐甜品時間,然後是零食時間,再之後是水果時間 ,最後又一輪茶 / 咖啡之後才能畫上圓滿句號。


與其地方相比,這裏年輕人群的比例相當高,使古城充滿朝氣,也讓足球的狂熱遍地蔓延。盡管認識的當地俊男還不多,可幾乎每一位都問我:支持哪個球隊?那熱烈渴望的表情眼神、對自己球隊的摯愛忠誠絕不容我說出“我不是真球迷、不知道你的球隊......”之類的昏話,而我從報紙電視上得到的個把巴西足球大腕兒服役本地球隊的有限知識立即讓他們視我為自己人!伊堡的足球賽現場,不可謂不是戰鼓擂動、硝煙彌漫,那些球迷的熱度真不比任何一個足球王國的低,難怪,他們有很棒的足球隊!



用豔麗多姿、妖嬈動人來形容伊斯坦布爾的女性一點也不為過,雖然她們的裝束兩極:有些人包著伊斯蘭教傳統的頭巾,還有極少數全身蒙著長袍,但更多的是完全西化的服飾,天好的日子裏隨處可見清涼惹眼的吊帶背心、露臍裝和迷你裙。不管是保守還是現代裝扮的,她們對服飾化妝的講究不落世界潮流半步,要是去出席婚禮和其它正式社交場合,那一定還會身著隆重華麗的(晚)禮服,容不得絲毫馬虎;不僅如此,她們將自己的家也打理得得一塵不染、漂亮雅致,還幾乎個個能下得廚房做一手好菜,真令我慚愧!要知道這裏的現代家庭通常還養倆孩子,而相當多的中青年女性已經打破做家庭主婦的傳統,走出家門在職場上叱吒風雲呢。

不過,與任何一個大都市相似,伊斯坦布爾的生活也是苦辣酸甜不容易。工作是難尋的,物價是不菲的,馬路是堵塞的,公車是擁擠的,給外國人辦理居留許可的警署是人滿為患的,當然,如果有關係可以走後門、事情就好辦得多,否則就對有些部門的低效和冷臉忍氣吞聲吧;而當我們這樣明顯的(東方麵孔)老外遭遇商販時,注意了,他們仍當老外都是大款、從不會放棄多掙點的願望!不盡人意之處不止這些,可想想看在哪裏又能十全十美。


居住於此,得知道一個省錢的好去處 — 巴紮,就是集市。每個街區每禮拜都會有一個白天在固定地點搭棚開巴紮,主打是蔬菜、水果和日用品,也有處理的衣服鞋帽等,品種豐富、價格便宜,是飲食男女必光顧之地。

另外,伊斯坦布爾還擁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室內集市 — 金角灣大巴紮,那裏約有 5000 家商鋪, 30 個出口,完全就像一個小城,每周七天營業。知道嗎?世界上最出名的羊皮、地毯、綠寶石(俗稱土耳其玉)和海泡石煙鬥等都出自土耳其!在大巴紮,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裏麵五光十色、既民族又世界的場景映襯著商販們此起彼伏的歡迎叫賣聲、買主們五湖四海口音的討價還價聲,絕對是一幅活色生香的圖畫,即使什麽都不買,閑逛也樂在其中。

曾是古絲綢之路亞洲終點站的伊斯坦布爾,依山傍海,堪稱一座地上博物館,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值得旅遊觀光的地方。被稱為“曆史的半島”的伊斯坦布爾老城是聯合國公布的文化保護遺產: 奢靡誘人的皇宮,美得恍惚的藍色清真寺,滿目瘡痍的千年城牆, 如畫如歌的天然海港灣,旖旎撩人的歐亞海峽, 前身是教堂又是清真寺的宗教博物館,銜接歐亞大陸的斜拉網索公路大橋, …… ,無一不讓我驚奇、沉醉和迷戀!

每當漫步在海峽邊,真就能感受到土耳其友人告訴我的那種煩惱暫被拋諸腦後的安祥與寧靜,而岸邊山坡上美輪美奐的木屋和別墅又讓我意亂情迷!多少次,在麵海的露台上,手握土國的鬱金香形紅茶杯,品著土國蜚聲世界的甜品,賞著歐亞兩岸風貌和過往船隻,聽著清真寺宣禮塔傳出的呼禱調(在伊斯蘭教徒一天五次的禮拜前召喚教徒到寺禮拜),就讓一個個愜意發呆抑或惆悵傷感的午後和傍晚從眼唇、指縫間流走。


麵對這座深奧博大得沒有盡頭的城堡,我常感到時空和地界的迷亂,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誰、身處何年又在何方,更不能自製地想尋求觸摸城堡深藏的底蘊精髓多一點、再多一點,但又感覺自己那麽膚淺渺小、那麽力不從心。

也許,這就是為什麽很多旅者一趟又一趟地來探秘伊斯坦布爾?也許,時間會告訴我。



(本文版權已有專屬,請勿轉載,見諒!謝謝!   閑人Fil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