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箏》裏看到的信仰和人性
文章來源: fancao2018-01-19 12:55:40

從《風箏》裏看到的信仰和人性

凡 草

聽說《風箏》收視率很高,而且爭議很大,自然引起了我的好奇。可是,剛開始看的時候,幾次都想棄劇。作為一個諜戰片,它實在不太合格。那裏描寫的特務手段之笨拙幼稚,就連我這個外行之外行都覺得好笑。更由於看的是46集刪節版,覺得很多情節也常常自相矛盾,幾個主角的故事也無法自圓其說。比方說,馬曉武去接那個火箭專家。一般來說,他的專注點應該是緊盯著目標才對,為什麽他要傻乎乎地等在前門外?他在喝了瀉藥之後居然還能把膠卷完好地帶回……哦,那個情節我實在不願回想,哈哈。還有那張重要的接頭郵票也很莫名其妙。為什麽開始讓鄭耀先去找影子接頭時,不用郵票,而是一支派克筆和那麽長的一段暗號?再說,全憑著一張郵票,而且全靠著拚接郵票邊緣的鋸齒來認證,豈不更是荒謬?要知道,這事發生在幾十年以後,而且是經曆了無數槍林彈雨爬山涉水的幾十年之後。這張郵票,尤其是它最容易磨壞的邊緣,要怎麽保存才能毫發無傷?隻要一次在大雨中行軍,或者不慎摔倒在水坑裏,整張郵票豈不就全部毀滅?

好在,有朋友慧眼金睛,告訴我耐心地等到20集以後,而且不要當成諜戰片來看。果然,越往後看,越讓人深思。46集全部看完,我居然忍不住又找到原版,翻看了幾處被刪節的部分,這才算明白了編劇和導演的匠心,不但從心底佩服此劇的大手筆,還忍不住想說上幾句。

此劇通篇看來,貫穿始終的隻有一個詞,“信仰”。而信仰缺失,又是目前中國社會的關鍵。這部連續劇可謂抓住了要點,難免引人注目。看來,弘揚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是這部劇的中心意圖。於是,就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畫麵。一批又一批人不顧生死,前仆後繼,終於贏得了勝利。就連軍統中統的特務們也大學革命理論,軍統大間諜,影子,表現得比共產黨更加布爾什維克。

信仰是什麽,說白了,信仰其實就是一種宗教行為,對某種教義或某個偉人的無條件的崇拜和奉獻。億萬人都具有共同的信仰,就成為一種巨大的力量。可是,任何宗教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排外性,順者昌,逆者亡。這種力量既然被某種勢力所掌控,它就可以讓人向善,自然也可能讓人從惡。很自然,據有某種堅定信仰的人,固然很有個性,卻不再會冷靜思考,也就不再具有常人的理性。

於是,這個劇就把信仰的背後和盤托出。在信仰的旗號下,一切對立麵都是萬惡不赦的仇敵,必須置之死地而後快。於是,多少暴殄天物、草菅人命、家庭破碎、妻離子散的事情發生。一場場較量,其實都演示了信仰和人性的衝突。

男女主角從一開始的較量就帶有英雄相惜的情懷,各自推崇對方為優秀間諜。作為共產黨的風箏認寒冰為同誌,而影子則從派克鋼筆上一眼就明白了軍統六哥的真麵目,故而,他們在較量中多次明爭暗護。故事發展,倆人患難與共,結下了深深的感情。可是,為了信仰,男人卻把這個自己深深相愛了多年的女人送上了黃泉……盡管這裏的編造有很多不合情理之處,可是,那種人性的閃光不知讓多少人潸然淚下。

除了主線,很多枝節故事也不離這個主題。男主角為了信仰出賣了自己多年換命相交情同兄弟的戰友,而且親手把他們抓獲送上死路。盡管信仰不同,妻子依然為了保護丈夫而毀容自殺,而片子裏多少次明提暗示,她最愛的就是自己那副皮囊。父親為了信仰要完成任務而不與親生女兒相見,僅僅四五歲的孩子抱著雨傘在路口翹首遙望,一次次在失望中困倦地睡著,最終對父親恨之入骨,至死不肯相認。為了信仰,女兒明知養母對她恩愛有加,卻因為她做過妓女而斷然決裂。同樣為了信仰,女孩放棄了青梅竹馬患難中相依為命的戀人,而嫁了一個素未平生根本不愛的農民……

劇中還有很多畫麵揭示了信仰勝利之後的結局。盡管琵琶半掩麵,卻不能不讓人看到那個餓死了幾千萬人的慘劇,不能不想起在光輝的旗號下幾億人一齊瘋狂的歲月……

這部充滿了正能量的連續劇,隱現了很多黑色幽默。劇裏很多被刪減的對話,不能不讓人深省。最終的幾個畫麵,不能不是一種絕妙的諷刺,也就不由人不佩服編劇和導演,敢於涉及如此有深度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