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難(三),被逼瘋的住院醫生
文章來源: 老X2024-04-22 10:18:30

學醫難(三),被逼瘋的住院醫生

  當聽說同為第二年的住院醫生、同事A被送到精神病院時,女兒並沒有覺得特別奇怪,這是遲早的事,隻是覺得太可惜。都走到住院醫生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在競爭相對激烈的外科專業。

  A是在手術室裏被 attending罵得最多、被罵得最狠的住院醫生,因為A的手上動作比較慢。A到這裏來做住院醫時,已經是有倆孩子的父親,孩子小,所以他夫人隻能全職在家,理家管孩子。靠住院醫的微薄薪俸,還要還貸款,生活壓力可想而之是頂大的。被罵多了,A的腦子被罵出了幻覺。首先他幻覺出“英雄救美”。已經身為丈夫且有倆孩的A,認為一個漂亮的護士有意於他,原因是她可能被家爆,她需要他的保護。當然,A有意無意的去接近這位護士,獻殷情,讓眾人反感,經常被罵得狗血淋頭。一事不成,又生一事。A突然莫名奇妙的失終了幾天,回來後,儼然一個“大英雄”的派頭。據其自述,在休假結束回來的飛機上,一位乘客突然發病,命懸一線,但在他的全力救助下,乘客得以生還,他因此成了英雄,成了航空公司的VIP,並被當值機長邀請去其家裏休假若幹天,所以回來晚了幾天。當然這些都是子無虛有的幻覺吧了。直到這一天,在街道上裸跑的A被警察攔下來後,人們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這樣,神情恍惚A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其醫生職業的也就此“魂斷藍橋”,煞是可惜。正如我在開篇中的調侃,“心不近佛者”,免哉!的確,心胸比較狹隘的人,選擇學醫、特別是選學高壓的外科,是不明智的,很可能成為害己的的選擇,A就是這樣的例子。

  用我女兒的話來講,A就是內心太脆弱,但又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的能力超強,他其實是同批進來的住院醫裏麵能力相對較差的一位。在外科的高壓環境下,他經常表現出無所適從,跟不上外科快重的結奏,在手術室裏挨罵那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事後也不反思,而是哭哭涕涕的訴苦抱怨,不僅不能幫助他進步,而是更讓人覺得煩,到後來眾人都不太願意搭理他了。有了上麵出得那些個破事,夫妻關係也出現裂痕,其wife開始酗酒,不管家也不管孩子。就這樣,內外夾攻之下,A被逼瘋掉了。

  學醫的大概都有這樣的共識,在醫院裏匆匆忙忙、走路都像是在小跑的、說話就像是放炮般的,大凡一定是外科醫生。而不慌不忙、走路是慢慢悠悠的度步、說話慢條斯理的,大凡一定是內科之類的醫生。 畢竟,相對而言外科醫生的責任要重很多,所以外科醫生的培訓,也就近乎於嚴酷。這就造就了外科醫生的脾氣大多都很火爆,說話尖酸刻薄,在手術室罵人,特別是罵麻醉醫生,罵住院醫生,像是家常便飯。一些休養較差的外科醫生,飆起髒話來,與市儈也有一拚。記得一位熟識得朋友就告訴過我這樣的故事,他的一個朋友做住院麻醉醫的女兒,第一年在醫院裏挨的罵,比她從小到大挨得罵還多得多,實在忍受不了,幹了一年就quit了。

  當然,外科醫生的壓力大,時時刻刻都可能會為病人的生死作決策,脾氣大一點可以理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環境也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的。

  若幹年前,我的一位同事對孩子學醫一事,與我有些有趣的對話。當時他那比他年青很多很多、兒時從肯尼亞來的黑人難民wife,是醫學院四年級的學生,正在做輪訓(rotation)。當聽說我女兒準備學醫,他給了我兩點告戒。其一,她必須要有加倍的努力,因為她是中國裔,她進醫學院的錄取標準的門檻比我們白人至少要高出一倍以上,比我的黑人太太就更是得高出若幹倍了。其二,建議不要選外科。他叔叔就是一外科醫生,以其自身的經曆為例,即外科的高壓環境能夠改變人的性格,讓他的wife千萬別學外科。他說,他的wife才在外科輪訓兩個月,就出現了狀況,以往沉穩的性格一下子就沒有了,變得非常急躁,沒有耐心。去餐館吃飯,菜稍微上晚了一點,就和waiter大吵,這在她以前從未發生過。

  當然,我女兒從小就被嬌慣得脾氣很大,做了外科醫生更是如此。我和我夫人常說,脾氣大就大點吧!誰叫她是外科醫生、又忙又累又辛苦呢?

  其實我很讚同所謂的外科醫生成功的七準則,因為回想一下,我從女兒很小時的身上就看見了這些:

 (1)手、眼的協調能力無可挑剔;

 (2)能很快適應任何新的情況;

 (3)耐力是你的中間名;

 (4)團隊合作者;

 (5)具有天生的領導力;

 (6)終身學習者;

 (7)看到立竿見影的結果更會激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