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是數學天才:在數學界影響力持續15年之久 (組圖)
文章來源: 雕塑佛2007-12-28 15:31:56
比爾·蓋茨善於編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程序本身蘊含的運算性與邏輯性。他良好的數學基礎和豐富的科學知識,使得他在編程方麵有著天然的優勢。

當時,連許多高年級學生都來向他請教,其中包括保羅·艾倫。艾倫比蓋茨高兩屆,他常向蓋茨挑戰。當他遇到難題時,就對蓋茨說:“嘿,我敢打賭你不會做這道題!”而爭強好勝的蓋茨就會設法證明他的話是錯誤的,不管這道題有多難。他們在這種挑戰和應戰中得以互相提高。比爾·蓋茨的天才在於他善於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種特長與思路開闊以及知識、經驗的豐富是分不開的。

 
 
在哈佛大學,比爾·蓋茨在數學方麵最得意的成就是提出了解決一個數學難題的方法。那是刊登在數學雜誌上的難題:一個廚師做了一疊大小不同的煎餅,他要不斷從上麵拿起幾個煎餅翻到下麵。假設有N個煎餅,廚師需要翻動多少次,才能完成這個排列?
比爾·蓋茨想出了解這道難題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他將這個方法告訴了數學老師教授克裏斯托斯·潘帕萊米托(Christos Papadimitriou)。潘帕萊米托將比爾·蓋茨的方法記錄下來,發表在《離散數學》雜誌上。據說比爾·蓋茨的這個解法是解決這一難題的突破性進展,其影響至少可以在數學界持續15年之久。Gates W.H.; Papadimitriou, C.H. Bounds for sorting by prefix reversal. Discrete Math. 27 (1979), 47--57.
 

但是在群英薈萃的哈佛大學後,蓋茨很快發現,竟有人比他還有數學天分,這曾使他甚感沮喪。
有一天晚上,他就邂逅了其中的一位天才學生,此人對他的影響之大就像他高中時的老朋友保羅·艾倫一樣。這個名叫斯蒂夫·鮑爾默後來成為了微軟的新總裁。兩人的友誼在一次觀看“雨中情”和“發條橙”電影時得到鞏固。
 
雖然他們住在同一層宿舍樓的兩端,但是經常在一起學習,並在學業和一些運動項目上展開激烈競爭。
 
斯蒂夫·鮑爾默和蓋茨有著許多的共同點,他們都是一樣精力充沛,可以長時間熬夜不眠。但蓋茨常通宵達旦玩牌,兩人會在早餐時碰麵,一起討論應用數學,他倆一起選修研究生的數學和經濟學,但蓋茨大多數時候都逃課,期末才玩命突擊,花盡可能少的時間,得盡可能高的分數,這就是他們的遊戲。
 
在“宏觀經濟學”的期末考試中,兩人雖然從未上過一堂課,但鮑爾默得了97分,而蓋茨高達99分。雖然兩人都想將上課時間降到最少,但與蓋茨的不務正業不同,鮑爾默則將大量的時間投入社會活動,他不僅管理足球隊,擔任文化社社長,還是社交俱樂部的成員。總體來講,二人都是數學高手,但巴爾默更勝一籌。在一次著名的全國性數學競賽中,巴爾默還擊敗過蓋茨。蓋茨在鮑爾默的保護下被接納進哈佛的一個社交俱樂部,但因為總是笨手笨腳,他依然像個局外人。
兩人個性不同,但較為投緣,用蓋茨的話說,兩人是“高頻段交流”,彼此能接受對方的全部信息。兩人經常如兩態聯機的終端一樣,或爭論或玩笑或嘲笑或閑聊。
 
  當蓋茨決定從哈佛退學,曾受到許多親朋好友的勸阻,其中也包括史蒂夫·鮑爾默。有趣的是,數年後,當史蒂夫·鮑爾默來到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攻讀MBA課程時,蓋茨又來勸他退學去共創天下。經蓋茨的輪番勸告,最後史蒂夫·鮑爾默從斯坦福退學,去了蓋茨創辦的當時隻有20來人的微軟公司。

與他的哈佛朋友蓋茨一樣,巴爾默最終沒有完成學業,不過他在頭一年就獲得兩項一萬美元的獎學金,從而名聲大振。為此,舊金山的風險資金投資商、蓋茨的好友安·文布拉德稱讚巴爾默“智力超群”。

由於發現還有其他的人在數學方麵的天分高於自己,比爾·蓋茨於是開始一門心思鑽研電腦,認定這是自己的生財之道。比爾·蓋茨喜歡說他進入計算機業僅僅是因為他想寫出“偉大的軟件”,想盡自己所能創造出最好的產品,但在早期,更強大的動力其實就是賺大錢的欲望。因為在學校期間他也一直沒有停下創業的步伐。

比爾·蓋茨在談到數學與電腦的關係時說:“很多著名的電腦專家都有深厚的數學功底,這有助於他們把握證明定理的純粹性。這種純粹性隻能用確切而非含糊的語言來論述。在數學中,你不得不把定理用一種潛在的方式加以聯係,你經常得證實能在更短時間裏解出一道題來。數學與電腦程序設計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這一點也許在我心目中要遠遠勝過別人,因為這是我看問題的出發點,我想這兩者之間有一種很天然的聯係。”

隨著比爾·蓋茨在計算機領域日臻爐火純青,計算機軟件事業的大門轟然洞開。在微軟,人們使用計算機語言描述蓋茨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處理能力和無限的帶寬,他十分擅長並行處理和多任務處理。”

現在,蓋茨可以同時在兩台計算機上工作,一台從互聯網絡中連續不斷地獲得數據,另一台處理著上百封電子郵件和備忘錄,把他的大腦與網絡聯成一體。他加工提煉信息的能力實在驚人,也許他的思維真是數字化的。正是這樣一個具有“革命”腦的人領導了個人計算機革命,並將微軟變成了一個媒介和網絡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