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2/2之明確的物理意義,還有。。。唉
文章來源: 慕容青草2023-05-02 08:06:25

戴榕菁

我在將“沒了洛倫茲,能量減半。。。。”,“關鍵是如何計算多普勒效應”,和“1905之前的牛人們及正確的答案。。。。。”整理成英文【[1]】時討論了作為質量-能量之正確關係的E=mc2/2所具有的明確的物理意義,那是那個玄幻般的E=mc2所不具備的。

其實,理工科的人士應該一眼就能看出E=mc2/2就是質量m以光速運動時的動能。當然,它不能是一個質量為m的宏觀物體以光速運動時的動能,這倒不是因為狹義相對論所設定的所謂速度極限的關係,而是因為一個物體以光速運動時除了動能還有內能。所以,E=mc2/2的真正的物理意義是當質量m轉化為純能量時所具有的動能。

其實,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界提出質量和能量的關係E=mc2時,人們一直有的一個假設性觀念就是當質量m完全轉化為能量E時,人們可以得到E=mc2。但是,由於那個數學關係錯了,所以,即便有了被認為極為發達的核物理學以及核彈爆炸和核電廠的高效質量轉換,人們仍然無法給出一個m如何轉換為E=mc2的一個比較形象的過程描述。

現在我們知道正確的質量-能量關係不是E=mc2而是E=mc2/2,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給出質量m如何轉換為能量E=mc2/2的一個比較形象的過程描述。

設想一個質量m的宏觀物體經曆了一個完美的鏈式核反應使得所有的質量轉化為純能量,也就是轉化為光子。比如,按照現有的所謂正反物質的理論,假設一塊質量為m/2的正物質與一塊質量為m/2的反物質碰在了一起。當然,這隻是一個思想實驗,我們不必去追究它們到底如何碰在一起或如何發生反應的。我們隻需假設一塊質量為m的宏觀物體進行了一個完美的核反應使得質量m100%地轉化為光能即可。

這個過程可以是非常快的,但這不妨礙我們在想象中將這個過程放慢(這是完全沒問題的。別忘了物理學界將隻存在了10的負22次方秒的小隆包說成是希格斯粒子),而且因為我們這個思想實驗考察的是質量和能量的轉換,我們也完全不需要借用任何所謂的真實的核物理反應模型(別忘了,所謂的模型也隻不過是模型而已),我們隻需想象著那個宏觀物體先是裂解為一個個小物體,每個小物理再繼續裂解,所有的物體都經由微觀粒子轉化為光能,直到最後一個微小質量轉化為光子。

在這個虛擬的思想實驗過程中,先是質量m裂解為無數個小的Δm,假設這些個Δm的(平均)速度為v,那麽它們的(平均)動能就為Δmv2/2。隨著Δm數量的增加以及Δm本身的值的減小,Δm內部的能量(包括動能和勢能)不斷地轉化為Δm運動的動能,因而v不斷地增大而逼近光速c。這過程中宏觀質量的守恒決定了所有Δm之和始終等於m,所以Δmv2/2之和就等於mv2/2;因而隨著v不斷地增大而逼近光速c,Δmv2/2之和就逼近mc2/2直到所有的m轉化為光能---由能量守恒得知,這時的光能總值一定是mc2/2!

這就是E=mc2/2的明確的物理意義。由此可見,E=mc2的所謂質量完全轉換為能量隻是一個虛幻的想象,而E=mc2/2的質量完全轉換為能量才有著實際明確的真實的物理意義!!!

但是,當我把關於E=mc2/2的英文文章“Modifying Mass-Energy Relationship”【1】給AIP的雜誌投稿後,馬上遭到拒絕,而且他們還在拒絕的email上耍這樣的小花招說:

“Your manuscript, referenced below, has been reviewed for publication in APL Energy. Included below are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PE23-AR-00078: "Modifying Mass-Energy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se comments, we feel that the manuscript is not accep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APL Energy.”

但整個email中根本就沒有任何他們所謂的“reviewers' comments”----這就是今天的主流物理學界做得出的行徑。

今天的主流物理學界根本不可能接受這個正確的質量-能量關係。為什麽?這回倒不完全僅僅是要維護狹義相對論或愛因斯坦的名聲,而應該是要維護NIST的聲譽。NIST是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被認為是世界是信譽最高的實驗室,據說當初吳健雄為了驗證楊振寧李政道的理論還要到NIST去做相關實驗。而NIST曾以極高精度的實驗驗證了所謂的E=mc2[2]】!

隻不過哪怕它的設備再先進,不知NIST是如何能夠做到以極高的精度來驗證一個錯誤的理論結果的!!!

唉,被狹義相對論枷鎖捆綁的物理學界真的很可憐。而更可憐的是現有的物理學界永遠也無法擺脫這個枷鎖!!!

 

[[1]] Dai, R. (2023). “Modifying Mass-Energy Relationship”.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cademia.edu/s/729360e67e?source=link

[[2]] NIST, “Einstein Was Right (Again): Experiments Confirmthat E= mc2”,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U.S. Department of Commers. https://www.nist.gov/news-events/news/2005/12/einstein-was-right-again-experiments-confirm-e-m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