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英文中有“孝”字嗎 – 恢複一些讀者的評論
文章來源: janex2009-01-11 02:03:59

前幾天我在茶壇請教“孝”字的英文翻譯,說實在的是一時懶惰沒有去找字典,在海外生活了20年從來都沒有聽人說過用過“filial piety“ 這個字/詞,看到網友的翻譯以後突然想起幾個月前讀過的一本書叫“誌摩和幼怡”(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是徐誌摩的原配夫人幼怡堂孫女寫的,裏麵多次提到filial piety這個字/詞,當時就猜這是中文的“孝“的意思,過後也就忘了。 最近又在一本書“苦風一孤葉”(Fallen Leaves)看到這個用詞,兩次看到用這個字/詞,都是有關中國的傳統“孝”翻譯過來的,且不說我在海外生活了20年從未聽和看到過這個字,就是我那土生土長的老公都不知filial piety 是啥意思,他還問我這是個外來字吧!

我並不是故意和大家爭論英文中到底有沒有這個字,有也好,無也好,常用也好,不常用也好,我相信這不是我們再此辯論的關鍵,我相信大家想說的是到底“孝”好不好,是不是要教育子女“孝”。

“孝”到底好不好,要不要,首先要知道“孝”包括什麽,我個人膚淺地理解,“孝“ 包括尊敬,尊重,包括愛,愛護,關懷,關心,照顧,還包括責任,等等。我認為這些內容全都是好的,我完全讚同,我也教育和希望我的孩子具備這些品質。 但是我不喜歡用“孝”這個字,為什麽,因為這個字是單向的,是狹隘的,是不公平的,是隻有父輩要求子輩的,而子輩卻不能要求父母的,每次提到“孝”,首先想到的是“孝子”,“不孝子孫”,“久病床前無孝兒”,等等,“孝”字隻能用在衡量子女對待父母和長輩行為上,你有聽說“對朋友要孝”嗎,有聽說過“對老師要孝“嗎?沒有!而“尊敬,尊重,愛護,關懷,關心,照顧,責任”等等,這些字/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用在誰的身上都可以,試想如果你的孩子具備“尊敬,尊重,愛護,關懷,關心,照顧,責任”這些品質,他/她不就有“孝”心了嗎? 反過來,如果你教育子女“孝”,他/她不一定就會對朋友對人具備“尊敬,尊重,愛護,關懷,關心,照顧,責任”等品質。

因此,我堅決主張中文應去除“孝”字,而用“愛”或“尊敬,尊重,愛護,關懷,關心,照顧,責任”等字眼代替!愛是博大的,是一切好的行為的動力,有了“愛”,還怕子女不“孝”嗎?我們缺少的是“愛”,而不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