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愛,和尊敬 – 中國傳統我之拙見
文章來源: janex2008-08-21 19:41:07
昨天我的一個好朋友在她自己的博客上登出下麵這篇文章:

中國儒家以孝道為基礎,儒家都明了‘本立而道生’,本忘掉了,這怎麽得了?‘本’是什麽?,本是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本。我們現在煩惱重,關鍵是忘了本,我們要提倡孝道,要提倡知恩報恩,不僅是口頭說,我們要做到。現代人與人的關係隻看利害,今天給我有利,我們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結你;明天沒有利了,就是路邊人,不相識了。如果有利害上衝突,那是敵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太苦。中國人對孝特別重視,孝道很重要很重要。‘孝’這個字、這個符號就是代表我們真心本性。中國文字之完美是世界上罕見的,也是獨一無二的。字的形象、樣子是會意,叫你看到這個字,體會裏麵的意思。“孝”字上麵一半是‘老’字,下麵一半是‘子’,這兩個集合起來稱之為‘孝’;這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孝字的本意在此地。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要想子孫後代都能守孝道,那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樣。

下麵是我和她的一段小對話 (M是我的留言):

什麽叫“孝”我不敢說,我也不認為子女一定要“孝”,我認為尊重是基礎。尊重是互相的,父母也要尊重子女,這一點中國父母要大改進。M


首先要明確一點,做子女的是不可以要求父母如何如何的.做子女的是晚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這個恩情我們一生都報答不完.你要別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別人. 發布者 - 08-08-21 15:45

哈,這個話題有得討論了,在我看來,父母選擇生孩子,養育孩子成人是父母的責任,在西方國家如果父母失職還要負法律責任, 孩子不欠父母什麽, 當然,如果父母養育得好, 孩子是會尊重父母, 但父母不可以"要求"子女報答, 有這種想法會給孩子心理負擔, 總覺得欠著什麽. 凡事是要自願的, 而不是因為覺得欠了情才去做, 這是我個人的看發. 還有, 我覺得子女有權要求父母, 比如說,40歲的子女就可以要求父母不要管他/她的事. 嘿, 我們隻能同意分歧了. M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從有文字記載之今,一直奉行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文革期間把很多優秀的文化都抹殺了,所以才讓我們洋的沒會學,自己祖宗的東西也丟掉了,太可惜了,現在許多西方國家來學習中國文化,因為她太神奇了,太偉大了,我們知道的少的可憐.從這次的開幕式就可見一斑,一個沒有悠久曆史文化的國家是做不出這樣的氣勢的,也不是什麽高科技所能表達的.每個人經曆,環境不同便會有不同的看法。

每人隻能根據自己所知來教育孩子。我看你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和孩子的關係很好,這是最重要的。把“孝”改為“愛”,我完全同意。M

為了不傷朋友之間的感情,我隻好以和匆匆收場。但我是不同意她的看法的。正如我在留言中所說,父母選擇生孩子,養育孩子成人便是他們不可逃脫的責任 (因此所有父母在生孩子以前必須考慮好,自己是否能承擔這個責任,而不是孩子生下來就完事了,可以丟給父母帶)。如果你覺得孩子會影響你自己的生活,那麽父母可以推遲或者選擇不生孩子。生孩子不是為了“養老”,做父母的不應該把這個責任硬放在孩子的頭上。

“孝順”是什麽? 我的理解中國的“孝順”是要孩子聽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意願行事(在孩子未有獨立思想以前,大部分孩子都會情願或不情願地去做的),如果孩子犧牲自己的利益符合父母的願望,那麽這個孩子就被認為是孝順的,否則就被認為“不肖子孫”,而這個罪名在中國人眼裏可是巨大,會被“天打五雷轟,罪該萬死”的。我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所謂無條件就沒有期望,不期望孩子報答你,不期望孩子給你養老,如果你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別擔心,孩子會知道的,他們會以同樣的愛來報答你,至於這個愛是以“聽父母的話,照顧父母”,等等,那是他/她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