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自信,也許便由次而生。
文章來源: 久經沙場的槍2017-11-14 08:14:47

川普11月訪華,得到了習近平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的許諾,並拿回一份2500億的大單,足可以回國大吹一通了。

習總不光哄老川高興,在行動上也作出了調整。比如在金融領域裏,取消外資在證券,期貨及基金等領域持股不許超過49%的規定,暫時放寬到可以控股的51%,並許諾在以後的五年裏逐漸放寬到100%。

然而,貌似洞開的中國金融市場,其實後麵還有一個楔子:根據中國金融法律,一切金融股權的交易,均需中國金融安全委員會審批。該委員會有權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否定任何一個個案。

對此,網上評論各執一詞,有說好的又說壞的,但都偏漏了一點:鮮有對資本逐利危害性的分析。

這些年來,一連串的金融危機,讓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對資本逐利的危害性都保持極高的戒備心態。但是,由於長年以來,經濟被金融嚴重綁架,其早已反客為主成為各級政府的救命狗糧。其危害,大家雖然心知肚明,但是如同隱君子離不開毒品一般,大家飲鴆止渴均不能自拔,隻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看著定時炸彈走表。

國內的金融玩家,近年來在國內市場上嶄露頭角,西方的金融大鱷,對中國等新興市場虎視眈眈。習近平的金融開放政策,勢必將麵臨前有虎後有狼的兩方麵夾擊。進與不進,前後兩難。麵對凶險多變的亂世,習近平的集權,或許是他發自心底裏自認為正確的治世良方。或許,還是某些西方人對無解之解的默想。

這其實是我想說的重點,事情的滑稽之處就在這裏:西方自由經濟的死結,卻要由中國式封建強權來化解。所以,連五毛都要自嘲了:中國不僅要救社會主義,中國也要救資本主義。

我猜想,也許,習近平認可了這種說法,他的自信,便由次而生。

網上做政治評論的,對中國的問題常有詳盡中肯的分析,卻鮮有對西方自由資本症結的分析,過於簡單的把西方樹立成模板,從而,讓一知半解的人劍走偏鋒,讓真心求解的人不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