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槍:醫療保險是現代社會人的基本生存權之一。
文章來源: 久經沙場的槍2017-05-15 09:36:58

公民醫療保險的本質,是工業化社會人的基本生存權之一。

人類社會從17、18世紀開始,逐漸脫離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脫離了土地的農民進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生活在工業社會的人們發現,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伴隨著一個巨大的風險,那就是,一旦失業他們將一貧如洗,不僅他們自己,也包括他們的妻子和孩子,連吃飯存活下來都會成為問題。18,19世紀英法文學作品,對當時城市裏的赤貧階層的生活慘狀,有很多詳盡而感人的描寫,雖然年代久遠,通過這些文學作品如卓別林的電影,我們還是可以窺見當時社會轉型之苦難之一二。馬克思的理論也在那時應運而生。而後引發的社會動蕩和暴力革命給各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不可承受的社會成本。

1883年進入工業化社會的德國,吸取了英法等先行工業國家的教訓,首創社會保險製度,其中有退休保險,失業保險,以及醫療保險。保費由企業和個人各承擔一半。這就是著名的俾斯麥社會保險係統。正是由於俾斯麥的這個創舉,使得德國一躍成為當時西方最為先進的工業國家之一。

社會保險的根本意義在於,人這個群體,隻要樹上開花地上結果,每個人天生具有吃飽飯生存下去的權利。這個權利,不可以由於社會形式的改變而被剝奪。

所以,工業化社會的醫療保險,不是有和沒有的問題,而是如何把它做好的問題。

由於醫療保險的社會福利性質,不能納入一般的企業成本/盈利運作模式,其福利和效率的兩難選擇,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解決好。德國也有很多問題。但是相比起來,德國做的還算不錯。

德國每屆政府的衛生部長,都是雄心勃勃的上來,然後心灰意冷的下去。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保險費用年年漲價,服務質量年年下降。公民不滿意,醫生們也不滿意,覺得沒錢賺對患者敷衍了事,或者是為了賺錢過度醫療,把沒有必要的儀器,手術,對病人不負責任的亂用。製藥公司是最大的贏家,個個都是大肥貓,並且擁有強大的院外遊說集團,很多政府的法律條文,都由他們起草和製定。

在德國看大夫,基本上過得去,有病先找社區大夫,一般都會及時能得到時間。如果情況緊急,可以直接找上門去。法律規定,醫生們不可以拒絕任何上門求診的急診病人,哪怕他沒有醫療保險也不行。

大家都知道,真正考驗醫療保險係統可靠性的,不是那些小病。那些小病,看不看大夫沒多大關係,反正過幾天自己就好了。關鍵是有了大病以後怎麽辦。從幾位走過來的朋友那裏得知,德國醫院對大病的護理和治療,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

德國是世界上第二貴社會保險國家。在德國一個月的收入,扣掉收入稅,還有醫療保險,護理保險,退休保險,失業保險,最最操蛋的是,還有一個團結稅,來源是當時東西德合並,為了支援東部建設設立的。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拿到手的,也就50%左右。所以,來德國找朋友玩的,一定要記住,她帶著你,你一定要帶著錢,這樣才能來得起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昂貴的社會保險雖然把每個人的錢包擠壓的扁扁的,但是,托起整個民眾基本生活保障的社會保險網,使得德國社會生活相對安逸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