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槍閑聊:德國人的廚房德國人的橋梁
文章來源: 久經沙場的槍2014-03-20 08:18:20

老槍閑聊:德國人的廚房德國人的橋梁
 
微信上有關德國人的神話到處亂飛,一會兒德國人做的廚房如何分工精細器械琳琅,一會兒德國人修的橋梁如何未雨綢繆百年錦囊等等,看後對德國人的敬業精神佩服的五體投地。還有一件事兒挺好玩的,國內的同學一天認真地問我:德國人是不是不用微波爐了。問其究竟才知道,又是網上一篇文章有關微波爐你所不知的危害的文章,說德國人早就拋棄啦你還在用呀!
 
當然,住在德國的老鄉們知道,網上拿德國說事兒的,假借的居多真實的局少。美好願望值得稱讚。

但是,後邊還有個但是,這種類假借故事不僅限於微波爐,還遠遠涉獵到文化政治曆史等等大題目, 比如有德國資深漢學家比較中國日本人性的,有美國著名智囊揭秘中國政改陷阱的等等不一而終。先不說這些故事內容如何,光是這些形式和手法就讓人覺得缺乏想象力,看起來也不怎麽專業。而且,讓人容易聯想到這是憤青們有文化以後,亂扯虎皮的表現。

稍微動點腦筋就知道,一個德國的資深漢學家,隔著十萬八千裏,楞要給中國人添堵說,日本的人性比你們強,這是神馬樣的精神,神馬樣的智力。

不過想當年,歐洲假借咱們中國也說了好多故事。
 
法國先哲伏爾泰(1694-1778)是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偉大的先驅者。

當年歐洲剛剛由封建貴族以及教會專橫的中世紀開始走向普通公民的民權社會,在得知了遠東的中國,人才的選拔是由做文章的能力來決定的,而且,這種製度在中國由來已久已經有上千年曆史,相對於那時的歐洲,社會的統治階層是由血統出身而世襲的,可想而知,歐洲的憤青們那是對中國的佩服是多麽的五體投地,對自己封建製度的憎恨是絕對的憤世嫉俗。
 
所以,由對自己現實的不滿而冀升的對遙遠東方的崇拜,使得伏爾泰寫出了諸多對中國政治製度的美好描述,很多這些描述後來看看,也是一廂情願的成分居多實事求是的成分局少。
 
聯想到眼下網上諸多對德國人的描述,好像也是有情可原的。
 
可以這麽說:  假借對德國人誇大其詞的描述,其實是傾訴自己對美好希冀的追求。

伏爾泰《風俗論》摘錄:

伏爾泰指出,在遙遠的古代,中國人便已相當先進,在別的國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國,則用以褒獎善行。

“我們在談論中國人時,不能不根據中國人自己的曆史……不容置疑,中華帝國是在4000多年前建立的。那些在杜卡利戎時代的大洪水和法埃通從天而降的神話中保存下來又以訛傳訛的有關地球的變遷、大洪水、大水災等等故事,這個古老民族從來沒有聽說過。”
 
人類絕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國政府)更好的政府來。”伏爾泰極讚賞中國政府把宗教團體置於本身地位之下,他稱中國是“人們了解的古老國家中唯一從未受製於僧侶的國家。”
 
“他們的帝國組織確實是世界上最好的,是唯一把一切都建立在父權的基礎上的國家;是唯一對於在卸任時沒有受到萬民愛戴的外省巡撫要加以處分的國家。”[
 
“我們對於中國人的優點即使不崇拜得五體投地,至少也得承認他們帝國的治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最優秀的。”
 
伏爾泰曾用熱情的詩句歌頌中國的皇帝乾隆:“偉大的君王,你的詩句與思想如此美好,請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遠別來吾邦,黃河岸邊有整整一個民族把你敬仰,在帝國之中,你的詩句總是如此美妙,但要當心巴黎會使你的月桂枯黃……”
 
伏爾泰極讚揚科舉製度提供了這樣一種保障,即政府將以個人的才能為基礎,而非歐洲那樣,為世襲權力所支配,故科舉製不失為一種民主和平等的製度。他認為,中國官員的選拔需要經過嚴格考試,這些知識分子尊崇正義公道。他們不僅培養出良俗美德,還製定了充滿著“仁愛”的觀念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