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否會重演? —— 從1853年的克裏米亞戰爭侃到今天的俄烏之戰
文章來源: 月潛2022-12-08 09:30:54

曆史是否會重演?

——  從1853年的克裏米亞戰爭侃到今天的俄烏之戰

 

打到今天, 這場俄烏之戰的俄軍,除了不斷的向自己的國土“轉進”,還呈現給世界一個看起來有點詭異的戰術特點,那就是不斷地給自己去軍事化,簡直有點樂此不疲的意思。

我們都記得當初的俄軍坦克兵是十分豪橫的,  曾在烏克蘭某城市市區公然碾壓老百姓的轎車, ——那時候烏軍對付坦克大多還隻有粘性燃燒瓶。 後來隨著伺候俄軍坦克的標槍毒刺越來越多, 俄軍就開始了與自己坦克結仇的節奏, 耗資不菲、裝備了厚厚鋼甲的坦克被一輛輛拋棄於道路,   士兵們寧願用腳掌丈量進軍的道路,就這麽“腿兒”了。

其次就是俄軍的空軍, 剛開始還零星地在烏軍上空出現過,可這支號稱世界第二強的空軍,不在關鍵時候幫助自己步兵的血肉之軀,反而隨著前方戰事的吃緊,神秘的隱遁了!

俄軍吸煙的惡習,也成了震驚世界的大問題, 已經屢屢造成事故,, 不僅毀了自己好幾個大的火藥庫, 還差不多已經毀了自己的黑海艦隊!

造假昂貴的導彈, 不是攻擊烏軍有生力量, 卻用來轟炸非烏克蘭軍事目標和平民! 

這究竟是在“搞什麽搞!” , 難道是俄軍財大氣粗,霸氣外溢,不在乎星星點點的軍事投資  ?

非也非也!其實普京對這一切那是即心疼得很, 也焦慮得很!因為, 10個月下來, 隨著再次變冷的鬼天氣, 俄軍入侵部隊又要重複經曆當初冰冷而泥濘的戰場態勢, 估計俄軍向俄國“轉進”的速度還要加速!

對克裏姆林宮而言這是災難性的, 因為普京已經將俄羅斯的全球資本寄托在贏得烏克蘭的戰事!瘋狂的賭徒, 就快輸掉最後一點老本了。

這讓我想起了100多年前的那場成為葬送沙皇俄國的克裏米亞戰爭。

 那場戰前, 誰都覺得,憑著沙俄的實力, 尼古拉一世拿下克裏米亞不費吹灰之力,與俄烏之戰前對普京的估計差不多。 不成想真打起來, 沙俄遭受的卻是降維打擊,這一點也像今日普京的遭遇!

曆史上稱, 這場克裏米亞戰爭, 打出了“現代戰爭“的新時代, 當然,  站在這個新時代的對麵的是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一世發動那場戰爭的目的, 是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 此地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 是歐、亞聯係的陸橋, 南臨地中海重要航線, 東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扼製黑海的咽喉。長期以來沙俄無日不對此地饞涎三尺, 欲攫取而歸,1853年發起戰爭在其是勢在必行、成章順理。

克裏米亞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裏米亞戰爭,沙皇走向亡國的導火索

那時候影響巴爾幹半島的鄂圖曼帝國內部統治搖搖欲墜,各種地緣、政治、宗教糾紛不斷, 雞飛狗跳 亂成一團。 沙俄正是看到這層亂象, 覺得戰爭不難取勝。但夢想美妙, 沙皇卻忽視了致命的盲點,  那就是在那裏有共同利益的其他大國,  與今日普京忽視北約如出一轍 。

“大家的美食, 豈能成了你一家的奶酪!” 果然戰事一開, 英國、土耳其、法國等歐洲國家就結成了同盟, 共同向沙俄宣戰, 來了個集體群毆。

群歐就群毆, 尼古拉一世完全不懼, 憑我強大的炮灰資源, 遼闊無比的國土,  who 怕who! 克裏米亞就是我的!—— 千百年來, 從沙皇到普京, 都是一個揍性!

但沙皇萬萬想不到, 他正麵對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

克裏米亞之戰是近代科技戰爭的開端, 是兵力兵器、軍事學術發展史上的轉折點。 許多新的戰爭手段,  如無線電通訊、新式線膛槍、蒸汽動力軍艦、鐵路等, 在英法土等的聯盟軍中紛紛 第一次亮相,被派上大用場。

反觀沙俄軍隊, 軍事思想還停留在打仗打的就是人, 人越多越好的陳腐觀念上。 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降維打擊的慘況了。 聯軍大軍的部署和行動, 可以通過無線電在分秒中完成,而沙俄的大軍調度和進攻,近處靠喊,遠處靠馬。好容易 氣喘籲籲來到長官麵前:“報告司令,大事不好, 敵軍大大的, 如何是好?” 長官一句“ 傳我命令, 務必頂住!”, 就還得火急火燎地往回跑,與人家的無線電通訊比, 當然就算累死戰馬也遠遠不趕趟!

更可怕的是新技術帶來了新戰法,俄軍這邊還是密集軍陣作戰, 看起來氣勢洶洶, 呼天喊地要消滅聯軍, 但結果最廢的就是嗓子, 屁用沒有。 而聯軍一頓密集的炮轟再加上裝備精良的小分隊就能把你全部拿下,俄軍的人海戰術不過多了點炮灰, —— 用金燦榮的話說, 就是一堆堆肉。

這種情勢在今天的俄烏戰場上又變得越來越熟悉了。 當初俄軍在公路上百裏大軍, 氣勢逼人, 但卻隻有撒丫子後撤的份兒, 何也?讓人家降維了!這你真的相信, 要不然為什麽從開戰到今天, 俄軍從來就沒有發現過一個烏軍主力呢?—— 人家靠星聯, 靠海瑪斯, 用不著集結大軍, 幾個精銳的小分隊,就把你的大軍解決了! 

遭受降維打擊的另一個證據就是俄軍不敢出動空軍。 要知道單看空軍實力, 俄軍對烏軍那是占有絕對優勢的。 但俄軍就是不敢把大規模空襲用到戰場,寧願用造價死貴死貴的導彈。 原因當然是那些飛機在對手不對稱的電磁和信息優勢麵前, 上了天就成了瞎子聾子, 最後還不免成了被掛爐燒烤的鴨子。

俄烏實戰的較量,最亮眼的是華盛頓的戰略和戰術判斷能力,華盛頓不僅在開戰前敢獨唱異調, 準確預言了普京對烏克蘭的進攻, 更能根據戰場的信息, 準確判斷俄軍作戰的七寸, 提供的武器總能搔到大鵝的命門,同時又能很好的控製戰爭震蕩造成的政治軍事危機,不給普京狗急跳牆 的口實,  如隻給烏軍較短射程的海瑪斯, 分寸拿捏稱得上一個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