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夢:悶聲賺大錢的人們(8097讀者)
文章來源: 阿義2010-09-18 10:04:34

美國有夢:看他們怎樣悶聲賺大錢!

美國洛杉磯一個幽靜的周日,我在家裏接待了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客人,他是我從前寫到的成功人士,當年曾擁有極其顯赫的事業,但是,由於觸犯到美國聯邦的一項法律,他落荒而逃,公司分崩離析。

在美國以外天地漂流的日子,他女兒在加州的一所名牌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他為不能參加她的畢業典禮而悔恨終生;他太太害了一種“思鄉病”,特別想念他們同甘共苦、以沫相濡,在洛杉磯安置的那個陽光普照、綠樹環繞的家,他為此負疚不已,而他自己,也越發覺得事業的根基在美國,哪兒也不如美國有發展,有前途。他考慮再三,終於痛下決心向美國政府自首,以幾年坐牢和散盡千金受懲罰的代價,換回他從今往後的美國,他們全家夢寐以求的人間樂園。

美國是怎樣的地方,值得你我以身相許,破長空,踏萬裏浪,披荊斬棘,孜孜以求?加利福尼亞州是怎樣的去處,讓你我夢繞神牽,縱然有瓊樓玉宇、天堂仙界,也不會想,也不要去?

“美利堅合眾國以為幅員萬裏,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百多年前中國講求洋務的學者徐繼畬在《瀛寰誌略》中就曾這樣概括美國民主自由的立國精神。而加州,是集中體現美國立國精神的最精粹的幾個州之一:加州人崇尚自由,富有創意,善於發揮潛能,全美最新的發明創造有近半在這裏;加州是美國通往太平洋和亞洲的門戶,物產豐富,氣候宜人,經濟複蘇快,國民生產毛額曾排名全球第七,僅次於意大利;加州是美國少數族裔的金熔爐,亞裔及其華裔移民的天堂,加州的亞裔人口在八十至九十年代翻了一倍,亞裔及其華裔在加州這一人間樂園美夢成真,據數據顯示,亞裔及華裔家庭收入中間錢是四萬三千美元,比白人高出三千元,比西班牙裔高出一萬八千元,比黑人高出二萬元。

中國《詩經》雲:“逝將去汝,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美國及其加州是這樣的人間樂土,無怪乎人們會趨之若鶩,如美國的開國先賢,是為了逃避和掙脫當年的英國君主政體而來;象中國的容閎等一代代留學生,是為了探索強國富民之路而來;象無數的華裔子孫,是為了實現他們心中的“美國夢”而來。

夢是願望之達成。中國早有“莊生夢蝶”之說,現代又有弗洛伊德、榮格析夢的種種學說。有關“美國夢( AMERICAN   DREAM )”的具體內涵是千變萬化的,早年到西部淘金者的“美國夢”是“鍋裏有雞,車房裏有兩部汽車”,隨著時代的變遷,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國夢”的內涵時時更新。而我對“美國夢”的理解更接近亞當斯的說法,那就是:美國夢不光是追求名貴汽車與高薪,它應是一種社會秩序,讓住在這個國家裏的每一位男女,無論他們出身多麽寒微,都有機會充分發揮與生俱來的潛能,在努力與成功後,成就受到肯定。

本文分析“悶聲賺大錢”、美夢成真的華裔企業主的成功要素,茲枚舉如下:

其一,“遠大抱負”與“小處著眼”。正如“熊貓快餐”的程正昌和“亞洲商聯”的石峻峰所言,人要擁有偉大的夢想和抱負,要有“想大( THINK BIG )”的企圖心,不能老死渺小和卑賤。但無論你將來要做怎樣偉大的事業,你的起步總是最原始、最艱難、最不起眼的,石峻峰沿街叫賣第一束鮮花,程正昌創辦第一個“聚豐園”餐廳,都是明顯的佐證。“小處著眼”還有“小的是美好的”的含義,在比華利山、紐約等地連開多家餐館的華裔建築師、藝術家及演員周英華就堅持以“小、美、貴”三大原則把中國菜打入美國上流社會。縱觀美國當代零售業和服務業的趨勢更是走向“小而美”,華人在異國他鄉創業,人地生疏,孤軍奮戰,勢單力薄,切忌“大而空”。但是話說回來,正如“玩具大王”胡澤群所說,有些小生意是可以做大的,有些則不能,你要趕快放棄。

其二,“拚命打工”及“能級跳躍”。億萬富翁趙汝發認為新移民到美國是遲到者,既然遲到,就要不吃、不喝、不睡,拚命打工趕上別人,將來才能有本錢跟人家玩。我采訪的無數華裔英傑,當初抵美時都是一文不名、出身寒門的窮漢,他們背水一戰,臥薪嚐膽,胼手胝足 ,焚膏繼晷,硬是積攢了些微錢財,度過了原始積累期。接著,他們開始“能級跳躍”,即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自覺、適時地發掘自己的創造性潛能,實現更高層次心理需求的跳躍。滿足於純粹打工生活的人不能致富,張海明是最成功地實現“能級跳躍”的人。 他在高薪、得到終身雇傭福利的情況下毅然辭職創辦屬於自己的小公司,公司初具規模後不斷購買和兼並老美的公司,又向中國大陸做整廠輸出。莊如鳴則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同樣說一聲“謝謝”的賺二、三塊錢(開餐館),變為二、三百元(開電器行),再變成二、三千元(開摩托車行),最後變為幾萬元生意(開車行)。一般而言,中小型企業的成長分創業前期(孕育期)、初期(初生期)、中期(騰飛期)以及後期(成熟期)等四個階段,“能級跳躍”應該貫穿始終。“能級跳躍”是自在自為的行為,近乎“靈魂深處爆發革命”,和每個人的人格結構有關,涉及你的潛能、需求和欲望心理、危機意識及其迎接挑戰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有的人終其一生,難得有一次“能級跳躍”的覺悟。

其三,“業貴於精”和“多頭並進”。金羊公司的方達恩說自己企業的成功奧秘在於“很單純,做專家”,他一開始就做嬰兒家俱,並且隻是木製的,大約隻有床和搖籃這幾樣,接著做布的生意,做盡世界的牛仔布,這樣做生意好像很保守,但由於客戶積累雄厚,專業程度高,節省成本,發展就比較穩健。有的企業家把“業貴於精”的經營理念深化為富有現代意識的連鎖經營,如程正昌的“熊貓快餐”已開到六百多家,李淵新和朱蔭高已轄有上百家漢堡王, 穀萊萊 已開辦多家旅遊連鎖店。但是,有些企業家卻是橫向經營和多頭並進的高手,像錢平宇的國鼎企業、葉康鬆的康龍集團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筐子裏”,“東方不亮西方亮”,“堤外損失堤內補”,“狡兔三窟”,應是多種經營的理論根據。

其四,“東方觀念”及其“中西合璧”。盡管人在西方,保有傳統的東方倫理仍是許多華裔英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背景。從馮德明主張“君敬”、“臣忠”,到孔繁熙堅持“仁、義、誠、信”,一直到電腦大亨杜紀川、孫大衛強調員工和老板之間要互信、互利、講義氣,可以看到東方價值觀之於當代意識形態的強大生命力。但是有些華裔英傑卻主張東、西方觀念的“合二為一”和“中體西用”,丁紹光就提倡“用世界語言,講中國故事”;汝旭安和董繼玲則主張不惜一切代價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周青山卻強調“要不斷改變自己來適應美國社會,而不是企圖改變美國社會來適應你自己”;黃立三的治人之道則是純美國式的隻問“收獲”,不問“耕耘”:你盡可以發揮你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去耕耘,方式卻可以千變萬化,我隻過問好的結果;而石峻峰,可能是我采訪的所有對象中對中國傳統文化人格持最嚴格的批判精神的, 他戲稱自己隻能在美國這片“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市場”的天地裏自由馳騁。

我相信抵美之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的傳統文化人格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人文精神的撞擊和洗禮,而越來越多地具有“新英格蘭人”(參見布爾斯廷著《美國人:建國的曆程》)的性格特征:某些華裔英傑的成功並不在於他們千篇一律的踏實和節儉的美德,而是他們具有趾高氣揚、目空一切、精力充沛以及有時不顧一切的勁頭;他們並不是一些體諒別人、和藹可親、慷慨大方和生活節約的人,相反,他們蠻橫、自負、藐視對手,對競爭對手心狠手辣。這就衍化出微軟大亨比爾蓋茨相仿佛的經營方式和競爭策略:鋒芒畢露,充滿了狡黠的智慧以及拚鬥的勇氣,比不過對方,就買下對方;先免費,後賣錢;碰到問題就砸錢。我在這裏不無遺憾地說,本書的許多篇章,原本涉及這些生靈活現的場麵和細節,但都因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或應被采訪者的“ PRIVACY ”的要求而忍痛刪去了。

其五,“苦學英文”和“抱殘守缺”。大多創業有成的華裔英傑都有苦讀英文的原初階段。白手起家創立能源公司,獲得“艾利斯島榮譽獎章”的億萬富翁劉立,將“苦學英文”和“拚命打工”相提並論,看成成功的必要因素;羅安邦白天將老美客戶的谘詢電話錄音,晚上回家查字典猛學專業英語,終於走出華人圈,做了全美家電修理業大王;王新紅讀“成人學校”最有招,根據自己的聽力進展,每個年級都念二遍,決不嘩眾取寵,自欺欺人,現在已雇了十來個老美報關師在自己手下打工。但也有例外的情況,近年赴美的一些跨國企業家並不懂英文,且自甘抱殘守缺,卻照樣做大生意,他們的觀點是:時不我待,現在學英文沒時間,英文隻是個工具,雇幾個好秘書就行了。

這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萬裏樂園織錦繡嗬 !

* 以上是拙作《美夢成真:美國華裔名人列傳(加州傳)》( DREAMS COME TRUE )的前言(該書 28 萬字,寫了 108 位成功華人企業家),恭請 YC 網友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