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過年的一些零星感受:海歸
文章來源: 春天裏的老漢2005-02-27 19:36:41
朋友小C剛才打來電話,說再過一個月就要海歸了。這讓我想起,我這次回國時對轟轟烈烈的海歸運動做的一點考察。 我實際上並沒有想過要當海龜,隻是在動身回國前,遇見一個熟人,讓我對這件事產生了好奇。 這位熟人的年紀不大,卻成就卓越,名聲響亮。隨便古狗一下,就會發現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現在美國的主流媒體上。 我聽說這位老兄也要海龜了,結果跟他一聊之下,卻發現,原來如此。 老兄告訴我,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幾個大城市,政府和學校不惜血本,準備捕撈一批大海龜,甚至超級海龜。 他老兄自己就是一隻超級海龜,有學校給他一億人民幣的科研經費,一層新建的科研大樓,和不低於美國的工資。。。。。。(有沒有美女我就不知道了,嗬嗬) 但他最後還是決定,每年隻在國內呆上兩個月,研究所的日常工作,由他派人回去主持。 我回國之後,發現那些在海外招學科帶頭人的學校,給出的諸多優惠,更甚於百人計劃。其中一項,每年你有10萬元來隨便雇人。我當時流著哈拉子想,在成都,這筆錢可以雇五個優秀(或漂亮)的小蜜了。 我了解到,就這樣,他們能夠招到的人,也大多是一些訪問學者和博士後。 一天翻報紙,發現一個被報道的優秀海龜,自稱在美國的頭銜是訪問副教授。我覺得怪怪的,正好跟我是一個學校,稍微一查,發現這是由research associate翻譯過來的。不得不佩服他老兄的創意。 小C也是一個例子。他是我的大學同學,在國內讀了博士,來美國做了兩年的博士後,現在也要戴著一頂海龜的帽子回去了(不知道是什麽顏色?嗬嗬)。 為什麽這麽好的條件,卻吸引不到一些真正有成就的人呢? 我想原因是多方麵的。但其中的一個,根據我這次的考察,是國內外學術環境的巨大差距。盡管在生活環境方麵已經沒有什麽差距,甚至國內的更好。 我為朋友小C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海歸的現狀感到一絲憂心。 花這麽大的價錢,值得嗎?